59岁的新冠肺炎患者突发大面积心梗,经援鄂陕西医疗队紧急溶栓救回一命后,老人却再度发生致命性心动过缓。
命悬一线时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调派专家团队立即驰援,在没有常规大型血管机X线透视指引的情况下,人民医院医护团队就在ICU病床边,“徒手”为患者成功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
2月15日,在武汉市九医院住院的59岁新冠肺炎患者李爹爹,突然发生休克,意识模糊。正在当地驰援的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李昊医生,紧急判断病情,发现患者是出现了大面积心肌梗死。
在九医院没有急诊PCI条件的情况下,西安交大一附院医疗队在后方团队的远程支援指导下,紧急开展溶栓治疗后,李爹爹的生命体征明显好转。
在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的时候,16日中午,李爹爹的 心室率再次降至30次/分,同时 出现致命性的患慢性心律失常,心脏随时可能停跳。
陕西援鄂医疗队朱柏教授及刘昱教授看过病人后认为,为保障患者安全,需要尽快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可是翻遍了武汉市第九医院的库房,他们只找到了一个过期的起搏器电极。
眼见患者随时可能死亡,陕西医疗队紧急向国内心血管界顶尖团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求助。科主任江洪教授得知情况危急后,立即调派东院区心内科余锂镭教授、王卓副教授和熊化主管护师,带上放置临时起搏器的全套设备和个人防护物资,立刻驰援武汉市九医院。
人民医院团队自备防护物资,全方位支援
余锂镭团队抵达后,随即和陕西援鄂医疗队共同商议患者救治方案。心脏起搏器植入的常规诊疗方法中,心血管介入医师需要在大型血管造影机发射的X线造影指引下,才能将临时起搏器精准定位安装到位。但当地医院没有相应硬件,同时新冠患者不适合在无负压的心脏导管室进行操作。
团队因陋就简,用手机照明执行穿刺
余锂镭迅速将这一情况向江洪教授汇报。江洪教授仔细研判后,在其极为丰富的心血管病急危重症处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可以不用X线造影,直接在ICU床边安装临时起搏器挽救生命。
江洪教授反复叮嘱驰援团队,患者为急性下壁心梗溶栓后,右心室室壁脆弱,容易并发穿孔,操作一定要轻柔。锁骨下静脉穿刺后要调整针尖向下,避免导丝进入颅脑。事先测量穿刺点到心底部大致距离,并在体外塑型导线头端,为顺利植入做好准备。
在江洪教授的指导下,王卓等人经李爹爹锁骨下静脉穿刺,顺利送入导丝,然后在胸部进行超声检查,验证导丝在右心房内。随后沿鞘管送入起搏导线,导线连接起搏器,设置起搏频率80次/分,缓慢轻柔 地推送并不断旋转进退,直至李爹爹床边的心电监护显示有稳定的起搏信号。
随后,医生再次使用超声检查,验证起搏导线头端位于右心室并稳定固定心内膜,最后固定鞘管头端在皮肤上,并用弹力胶带,将起搏器导线固定于患者的左上臂。
术中超声监测
一番惊心动魄、细致耐心的操作后,心脏临时起搏器被成功安装,李爹爹的心脏也基本恢复正常跳动。西安交大一附院医护团队后续将继续开展全面救治工作。
余锂镭表示,非常感谢陕西医疗队的及时诊断和救治,将李爹爹从大面积心梗的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才能有人民医院心血管团队后续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机会。
疫情当下,很多常规诊疗规范不得不被打破。这一次“徒手”起搏,风险挑战极大,得益于江洪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团队平时心脏介入诊疗经验的常年积累,才能救治成功。(杜巍巍)
徒手起搏真硬核
救治病患无余力
为陕西省医疗队西安交大一附院团队点赞
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点赞
延伸阅读: 隔离病房就地手术、“盲操”分离大血管、上ECMO:为了抢救新冠肺炎病人,这群医生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