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朝鲜战场上,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是怎么度过零下40度的寒冬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80
导读

入朝作战的第一天,20军就冻伤了700多人,由于后勤供应不上,白天,志愿军战士忍饥挨饿,趴在冰冷的战壕中,有的直接就被冻成了冰雕。 第二次战役虽然志愿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很多被…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主席金日成的请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早在战争准备的前期,中国的指战员们经过多方考量对比,一致认为虽然自家装备低劣,但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此必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事实上在战争的进展中,其结果也完全和指战员们的判定基本一致。但是其中也有估计不足的情况,那就是联合国军空中力量特别强大,远非当年的日军和国军能比,一交战联合国军就掐断了志愿军的供应线,导致武器装备等不能顺利的运输到前线。

另外,随着战争的推进,新中国国力孱弱的情况也显露无疑,很多部队急需的装备不能及时赶制出来,甚至连志愿军赖以为生的炒面都生产不出。因此在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受制于后勤因素,战斗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吃进了苦头。1950年冬季,随着前线战事的吃紧,在南方驻守的9兵团20军接到紧急的指示,立即开赴东北集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20军火速前往东北后,还未来得及修整,就立即被派往朝鲜战场。此时这支在南方平均温度15度以上的部队,身穿单薄的棉衣,有的还穿着单皮鞋,在极度缺乏御寒物资的情况下,便投入了朝鲜战场,因为军情紧急。

1950年的冬天是朝鲜50年中气温最低的一个冬天,地上积雪盈尺,白天气温最高时零下20度,夜晚就更加寒冷,能达到零下40多度。那么这些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是怎么度过这么严寒的冬季的呢?入朝作战的第一天,20军就冻伤了700多人,由于后勤供应不上,白天,志愿军战士忍饥挨饿,趴在冰冷的战壕中,有的直接就被冻成了冰雕。夜晚,温度骤降,每个班十多个战士只有一两床棉被,根本不够盖,为了防空,又不能生火,实在冻的受不了时,战士们只好将一两床的棉被摊在雪地里,十多个人挤在棉被上,依靠对方的温度相互取暖,来抵御零下45度的酷寒。然而即便是这样,早上起来时依然有不少志愿军战士被冻僵,不得已脱离队伍。

严寒疯狂的折磨着缺衣少棉的志愿军战士,更痛苦的还是食物的匮乏,在夏秋季节,即便后方断粮,志愿军还可以采一些野菜,野草,树皮来充饥,然而在寒冬腊月的天气,大地冻的像铁板一样,连草根挖起来都异常费劲。因此一旦断粮,志愿军只能忍饥挨饿,依靠意志力去抵御零下四十多度的冰冻严寒。因此在第二次战役过后,东线志愿军在伤亡的四万多人中,光冻死冻伤就达到三万多人,成为朝鲜战场最严重的非战斗性减员。

当然,天气是公平的,冬季的寒冷在困扰志愿军的同时,也同样困扰着联合国军。但联合国军的情况不知道要比志愿军好了多少倍,得益于空中力量的强大,源源不断的物资被空投下来。联合国军有着暖和的睡袋,应有尽有的棉大衣和不限量的食物,即便是趴在雪地里作战,联合国军也能人人配备一条宽厚的毛毯铺在下面。同时,美国为了防止士兵冻伤了脚,削弱了战斗力,不惜耗费几百万美元研制出一种冬季缚带防水鞋。

第二次战役虽然志愿军最终取得了胜利,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很多被严重冻伤的志愿军被迫做了截肢手术,成了残疾人,还有上千人在寒冷中再也没有醒来。然而就是这些人,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与强势的敌人搏斗,与恶劣的气候搏斗,最终赢得了胜利,才换来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和稳定。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