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三国时期,此五人的早逝最令人惋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93
导读

吴虽西略,而北不益地尺寸,则匡琦之战(孙策所攻陈登之城池)为之也。史载:太祖(曹操)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陈登)计,而令封豕(野猪)养其爪牙(让孙氏坐大)。在曹操的大军压境之际,江东的主战、主和两派争…

英雄的逝去是最令人哀伤与惋惜的,尤其是那些正值壮年,原可以大展才华却不幸逝去的英雄。汉末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那么这其中又有哪些英雄的不幸离世而最让人惋惜呢?

第五位、高顺。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通“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

在汉末三国时期,吕布的军队以骑兵见长,最为骁勇善战。而高顺所统率的“陷阵营”却无疑是当时最为强悍的一支军队。如果高顺得遇明主,其才能得到发挥,其后世的声望不会比张辽低。

第四位、孙策。孙策自20岁从袁术那里讨还其父孙坚的旧部千余人,以此渡江创立基业。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就奄有江东六郡,奠定了后来的三分天下孙氏有其一的基础。孙策极其善战,其用兵以来,鲜尝败绩,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吴郡太守许贡曾向朝廷言道:“孙策骁雄,与项籍(项羽)相似。” 孙策死时,年仅26岁。然而孙策虽骁勇,但其政治谋略却略显不足。

第三位、郭嘉。郭嘉是曹操最为倚重的谋士,助曹操平定袁绍、击破乌桓。在曹操的诸多谋士中,郭嘉对时局的分析最为透彻,算无遗策。却不幸於北征乌桓的途中病逝,年仅38岁。后来曹操赤壁大败,叹曰:“郭奉孝(郭嘉)在,不使孤至此。

第二位、陈登。相比郭嘉,陈登的才能更为全面。陈登懂生产、得民心、并有谋略、能将兵。在其为广陵太守期间,两次击败孙策的进攻。清人李斗评价道:孙策用兵,仿佛项羽,既定江东,威震海内,举十倍之众,叩城请战。陈登出奇制胜,再破其军,由是画江以守。吴虽西略,而北不益地尺寸,则匡琦之战(孙策所攻陈登之城池)为之也。

陈登后被迁任东郡太守,广陵郡的吏民皆扶老携幼、愿与陈登一同北迁,而被陈登所劝止。陈登属於汉末三国时期被冷落的人物。皆因其属於徐州地区的地方势力,而其心中的明主又是刘备,故不受曹操的重用。陈登被迁任东郡太守不久就病逝了,年仅39岁。而东吴却在陈登迁走后的不久,就攻取了大片江淮地区。史载:太祖(曹操)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陈登)计,而令封豕(野猪)养其爪牙(让孙氏坐大)。刘备对陈登的评价也极高,曾道:若元龙文武胆志,当求之于古耳,造次难得比也。

第一位,周瑜。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侵,占领荆州之地,并趁机向江东地区进逼。而在曹操的大军压境之际,江东的主战、主和两派争吵不已,而孙策虽愿战、但却没有底气,也顾虑重重,不能决断。最终,是周瑜为孙权剖清形势,让孙权下定决心,与曹操决战。

而周瑜也於赤壁之战中与刘备军联合,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可周瑜却也於赤壁之战的两年后病逝,年仅36岁。苏东坡的《赤壁赋》的经典传诵,也更让周瑜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引起人们的惋惜。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65082.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