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曾下过三诏令,这三道招贤令,为何被后人称为“贻害千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5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94
导读

在短短5年的时间之内,他先后发了3道诏令,可见他对于人才的渴望,根据相关的记载所表明,这3封信件算上标点符号,总共也才209个字,主要是为了告知民众,身处于如此动乱的年代,进一步表达了自身对于人才的渴望…

雕龙历史

我想对于历史比较了解的人,应该都不会对曹操感到陌生吧,他在我国历史上也有着较多的记载,他极为擅长发现并合理运用人才,生于如此乱世,他深刻的意识到: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及获取更大的利益,那么就需要建立在人才足够多的基础上。

当时,他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甚至在经过种种权衡与考虑之下,先后三次下派招贤令,按照常理来看,如此频繁的做出这这番举动,足以看出他对于人才的认同与重视,但是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人一提到他的这番举动,却总是展现出无尽的怒火与怨念,甚至还曾评价道:这可谓是一大危害。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呢?为什么本来挺好的一件事,会让人产生如此的看法与评价呢?不仅没有得到吸纳人才的目的,反而饱受民众的诟病。

目前,我们大多数人都受到相关题材影视作品的影响,以至于在看待曹操的时候,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镜。甚至在一些人的心中,他的奸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难以剔除了。其实这一形象与他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则有着极大的出入,其实他是当时少有的政治家,自身有着极为出众的才华。

身处于如此的乱世当中,他在很早的时候就做好了相关的部署与准备工作,并且也正是因为如此,他自身的实力才在这般乱世当中,不减反增。而后凭借着自身的才华,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与政策,帮助所统治范围内的城池经济生产与社会的秩序都有所恢复,饱受战火洗礼的民众也正是因为这些政策的下派,才得以安稳,那么在看到这里,我想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些许疑问,为何有如此功绩的他, 最终在民众的心中为什么会被冠以奸臣的标签呢?

在短短5年的时间之内,他先后发了3道诏令,可见他对于人才的渴望,根据相关的记载所表明,这3封信件算上标点符号,总共也才209个字,主要是为了告知民众,身处于如此动乱的年代,进一步表达了自身对于人才的渴望,以至于只要自身才能足够出众,都可以来到我的团队当中获取一定的官职,找寻到展现自身才能的机遇与平台。类似这种行为,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频率不算低,而且他先后发了3次足以看出他对于人才的重视与认可,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为什么会发展成这个样子呢?

其实这都是因为其中的内容所导致的,正常相关文件的书写,不能单纯表达自身对于认可的渴望,因为如果这么做,与寻人启事几乎没有任何的差别,正常文件的书写应该先向民众传达一定正确的思想与理念,其次再向民众传达己方为正义之师,所做的举动都是为了平定叛乱,给予大家安稳的生活。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选择吸纳一些具有才能的人,与我们共同努力。这有达到这一点,有上述内容才是一份合格的诏令。

可你看他是怎么写的,他的这3封文件中写道:只要自身的才能足够出众,即使曾经犯过些许过错也没关系,甚至在最后一封文件中,还明确写道:只要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即使品质不好我也能够接受。

虽然,他当时对于认可极度渴望,但是通过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可以看出他有些慌不择食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才会使得众人对他这3封文件都加以诟病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6588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