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老人自述:养老靠不了儿女,自己有钱才是硬道理
为了凑够儿女上学的费用,当年陈大爷夫妻到处去借钱,不知受过多少白眼。就连陈大爷他亲爹,都因为觉得“花钱上学是浪费”,而和陈大爷产生争执。
如今,陈大爷儿子已经成为大公司高管,听说手底下管着几千人,在城市拥有几套房子。女儿嫁到了城里,听说夫家是收租的。一双儿女出息了,而和他们同辈的人,还在家乡做着劳力活。
苦尽甘来,乡亲们认为陈大爷夫妻肯定在村里呆不了太久,一定会去儿女身边享福。但除了帮忙照顾孙子去过城里外,夫妻两基本都在老家住着,完全没有搬走的迹象。
村里人时常问:“你们老两口还不到城里去享福,在咱们这穷地方呆着干什么哟?”陈大爷则会回道:“落叶归根,现在都是外面的人想回来!”
实际上,一次陈大爷和我聊天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养老靠不了儿女,自己有钱才是硬道理。”他的儿女在外人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一地鸡毛。
“现在只有我儿一个人赚钱,儿媳要照看孩子。我儿赚得多,也花得多。
你晓得学区房不?现在孩子读书麻烦啊,选个学校读书还要先买房。哎,本来有房子,他们又花钱买什么学区房。加上之前的房贷,还有教育费用、生活费用,平常的吃喝玩乐啊,每个月支出不善。
近几年又搞那什么炒股,亏了不少钱。为着这些事,儿媳都不知跟他吵过多少回。我们老两口去城里,听他们争吵,心里不是滋味,还得处处照顾儿媳脸色。不如呆在老家,种种菜,养养鱼,怎么自在怎么来。
结婚生孩子这件事,你可千万别学你叔。当初就是不听劝,非要晚婚晚育。结果人到40几岁了,两个孩子才六七岁,等送她们大学毕业,都到我这年纪了。
他压力大啊,你说我到他那里能安心享福吗?还不是替他担心,又养媳妇又养孩子,还要养房子,以后年纪大了怎么得了!
所以我不可能让他养老,给他搞那么大压力干什么,他把自己的家照顾好我也就满意了。
再说我女儿,别看她嫁得好,但我和她娘没啥本事,给她涨不了面子,在那边难免受气,被人瞧不起。不说了,都是她自己选的,怪不了谁。好在还知道勤奋工作,以后就是婚姻有什么问题,养活自己也没啥问题。
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老了,想那么多没啥用。儿女的日子就让他们自己去过,我们帮不了他们,也不用他们想着给我养老。
他们自己一堆麻烦,别说给我们养老,不来麻烦我就谢天谢地了。哈哈……”
陈大爷的想法让我惊叹,“养儿防老”这条生育的宣传口语,让很多人对儿女抱着深沉的期待,而陈大爷却主动选择减轻儿女负担,这番真知灼见实在令我钦佩。
同时,陈大爷也告诉我,年轻一辈不应该让父母拿出养老钱供养,他说在城市里见到了很多同龄人,为了孩子在城市安家弄得自己身无分文,实在可怜。
“有钱才是硬道理。不指望儿子养老的前提,是自己存好养老钱。
我把儿女都送出去以后,就开始存养老钱了。儿子结婚时,有了一定的积蓄,全是他自己操办。女儿结婚的彩礼钱,我也都还给了她。
我把他们养大,教育他们成才,应尽的责任尽到了,不需要他们怎么深厚回报我。我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养老做打算,让孩子们轻松一些,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保障一些。
之前在城里,遇到几个老人,都是把身家无保留交给孩子,然后倚靠孩子养老。但是孩子有自己的家庭要养活,老人和年轻人弄在一起,怎么可能不起冲突。
结果当然是双方受气,弄不好最后孩子的小家都要受影响。我看就应该在读完书之后,让孩子们自立更新,自己想要什么就自己去赚。
我们不去打扰年轻一辈的生活,反正没压力了,在老家养好身体就行。他们不用操心老一辈的生活,趁年轻多见世面。两全其美!”
陈大爷说完,我一脸吃惊:“您真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老人。”陈大爷自豪微笑:“我在城里闲得无聊的时候,就爱到书店看看畅销书,都是书上写的道理,再加上一些生活经验,这才说起来一套一套的。”
其实,养老一直是需要探讨的话题。如何让老年人生活更无忧?孝顺的子女想赚很多很多钱,让父母不用工作,也能衣食无忧。可是有这种能力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陷在生活的一地鸡毛里,难以自拔。
年轻时曾设想为父母修建大房子,为父母赚票子,但结婚后,养孩子、养房子、养车子,耗费了所有的精力,为父母养老变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可是父母为我们付出了所有,而我们竟不能回报之万一,这种想法会把我们拉入内疚的深渊。如果像陈大爷一样,父母懂得照顾自己,为自己的生活考虑,那么孩子的担忧也会小很多。
以前我们提起父母养育孩子,用“呕心沥血”来称赞。子女反哺父母,用“埋子奉母”来正典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意识到,父母和子女都有自己的需求。父母不必过于伟大,子女不用太过苛求自己。
父母多为自己考虑,为自己存好养老钱。不管子女怎样,老人自己有钱都是非常重要的。孝顺的子女可以安心,然后规划自己的生活。若是子女不孝,老人的生活不至于陷入困顿。
总之,在养老这件事上,全靠儿女,不如自己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