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文化的发展随着时间变化也在逐渐风靡,特别是由于电商平台的大力发展,以及最近一两年风生水起的球鞋转售领域。不过无论出现什么样发的平台,假鞋这件事,一直是球鞋产业里一个比较敏感的词。今年早些时候,U.S CBP美国海关及边境保卫局就公布了查获一起发往美国的假鞋案件。
根据报道中显示,这批货物中包含9,024双假球鞋,总价值在$1,695,600美元。原计划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福建莆田市分别出口,运送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不过在进入CBP进行入关时,被相关职员查获。可有趣的是,这批主要以Air Max 98和Air Max 270为主的仿鞋,在经过Nike特派合作人员的检测之下,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如果不拆开内里看细节,NIKE方就差一点误断为正品尾单,这就使得美方很尴尬了。
究竟仿鞋和正品区别有多大?我们就以Air Jordan中经典的NIKE AIR JORDAN 芝加哥配色作为实验对象。虽然不及“禁穿”在市场炒作上出名,但其实这双鞋对乔丹的职业生涯贡献度比禁穿更高,而且这双鞋也应该算是AJ1里配色最正最好看的一款了!
也正是因为这双AIR JORDAN1“芝加哥”吸引人眼球的配色和本身带有的独特含义,使得芝加哥在AJ众多球鞋的销售排行榜上一直居高不下。由于这双鞋出众的配色和消费能力,自然也让AIR JORDAN 1 “Chicago”被国内的fake厂商盯上,随之而来的仿货更是数不胜数。
首先我们来进行鞋盒的细节对比,基本上AJ的鞋盒都是黑色底面上画着“红色复古SWOOSH LOGO”的分体式鞋盒。光是外表左边正品和右边仿鞋看起来差别不大。然后里面的防尘纸就有区别了,正品的防尘纸为牛皮防尘纸,而仿鞋所提供的的防尘纸就比较轻薄,克重、质地也没有原装的那么优秀。
再来鞋身的整体构造,正品第一视觉上看起来比较暗淡,更能凸显牛皮材质的细腻和高档,而仿鞋的颜色则显得有些亮了,看起来像漆皮材质。接着就是鞋面后面,正品有着AJ1经典的“小蛮腰”设计,不过现在这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据说莆田和东莞产的仿鞋已经能做到几乎材质和设计零误差。
这么看来,连美国NIKE老家都能有中国出品的莆田货东莞货,那么也就是说那些我们费尽心思从美国代购买到的的 Air Jordan 也有可能是假的。
再来,我们以当下最火爆的yeezy350满天星为例。
先对比鞋头,REAL鞋头放平,比较平,鞋面一面凸起,一面微微倾斜,两边相反。
鞋口开口部分,REAL鞋口比较笔直,上部分小,中间大,下部分小,而FAKE有的是上中下一样大,或者上部分比较小,中间和下部分一样大。
鞋底颜色和巴斯夫,REAL鞋底颜色偏乳白,巴斯夫颗粒大而且有油性,FAKE颜色偏黄不对,巴斯夫有些是颗粒小,没有油性。
鞋后跟有一块颜色偏淡淡的黄,比较黄的是错误。
鞋头线,REAL线呈淡黄色,晚上会有点偏白,白天阳光下偏黄,FAKE鞋头线用的是以前纯白配色的线,颜色偏白。
这双yeezy350v2因为各大明星的上脚大热,加上其夜光的造型,更是备受追捧。
被选中的莆田
今天全世界的制鞋中心在哪里?你能够想到中国大陆,能够想到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再或者是南美洲的一些国家。
但在三四十年前,这些地方的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听过阿迪达斯、耐克。你也许不知道,当时全球制鞋业的中心,其实是台湾地区。
要想理解福建莆田何以成为“假鞋之都”,台湾都是绕不过的一个地方。
台湾制鞋业起步并不早(1960年代中期),但台湾鞋业靠着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优势高歌猛进,鞋类出口金额自1974年就一直增长,连续15年从没停过,在1988年更是创下高达将近37亿美元的出口额纪录,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鞋类外销供应地[1]。
❖台湾曾经是全世界的制鞋中心 / 林明连. (2003). 台湾制鞋业赴越南投资区域选择之研究
然而,老大的位置都没坐稳,如日中天的台湾鞋业就开始迅速跌下神坛。
正如现在中国大陆面临着贸易战的困扰,当时火热的台湾鞋业也遭受了来自多个国家的围堵。1977年开始,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陆续向台湾制鞋业开刀,以实行进口配额管制来限制台湾的鞋产品出口量[2]。
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十分耳熟,大陆读者更熟悉的情节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的调查显示,1980年台湾的平均工资为1.11美元/小时,1985年提高至1.7美元/小时,年增长率为12%,明显高出制鞋业竞争对手韩国、中国大陆和巴西[2]。
跨国公司迫不得已,将台湾的制鞋代工厂外移到了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中国大陆和东南亚。
❖2012年8月8日,柬埔寨磅湛省一家台资制衣厂内拍摄的女工们工作的场景。
而福建莆田,就是被选中的地点之一。
与台湾隔海相望的老邻居福建,依靠着离台湾距离相近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成为了台湾制鞋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当时,福建省内主要有三个地方接受了台湾鞋业的转移,它们就是莆田、晋江和福州。
台湾的鞋品牌锐步,将工厂迁入了福建莆田开始大量生产鞋制品;1983年,耐克这类西方鞋类大牌也都纷纷进驻莆田,开工厂招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