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帮妈的邻居潇潇很苦恼,因为老公很忙,婆婆身体不好,潇潇一个人带孩子感觉到很辛苦。对潇潇来说最困难的是新手妈妈带孩子没有经验,周围没有可以请教的长辈,网络上的信息比较混杂难以辨别真假,有时候也会苦了孩子。比如有时候会饿到孩子,有时候宝宝会吃饱撑到,嘴角会溢出来奶。到底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借着在医院给孩子检查的机会,潇潇问了儿科医生这个最头疼的问题——宝宝吃多久会吃饱?每次应该吃多少?
医生给她详细地介绍了一下,每个宝宝的的饭量不同,宝宝们不会表达自己感觉,平均每2——4个小时妈妈需要喂一下宝宝。宝宝的哭声代表了好几种意思,比如召唤妈妈给自己一个拥抱、尿不湿了、害怕、饿了等等。对于很多妈妈们来说,即便母子隔着很远的距离也能凭借宝宝的哭声来辨别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晚上孩子有一点动静,妈妈也能给予立即反应。当然新手妈妈需要一段时间的锻炼才可以,但是前期的生疏往往会让妈妈们手足无措,甚至闹情绪。其实如何确认宝宝吃饱了,有四个简单的小方法,新手妈妈们可以在生活中检验一下。
一、观察宝宝吃奶的动作
一般情况下宝宝饿的时候会很用力的吸吮,如果妈妈们发现宝宝吃奶的时间比较长,而且吸吮的动作有规律,这个时候宝宝差不多就快要吃饱了。如果宝宝吸吮的速度和力度都降了下来,而且会睡着的时候就表明宝宝真的吃饱了。
二、观察宝宝吃奶时的情绪
宝宝和大人一样都会有情绪,如果满足就会高兴,表现得很活泼;如果不满足也会耍小脾气,变得沉默、懒洋洋的,甚至哭个不停。毕竟在吃没吃饱这个问题上,孩子是很有“发言权”的。妈妈们喂完宝宝后,可以适当让孩子远离奶瓶,观察一下宝宝的情绪是安静、开心还是哭闹?宝宝如果哭闹,表现的焦躁不安,证明孩子还没吃饱。
三、观察宝宝大便的颜色
很多妈妈在成为妈妈之前会嫌弃宝宝的尿布,觉得不干净。但是成为妈妈之后就会觉得宝宝吃的东西很健康,所以便便也很干净,更多的可能是因为源自本能的母爱和父爱,而且成为妈妈之后才发现宝宝的便便有很大学问。比如可以从便便的颜色和次数来推测孩子是否受凉了、孩子是否吃饱了……
一般来说在宝宝吃饱的情况下,一天正常的小便次数在6次左右,大便颜色为黄色,形状不会特别软也不会特别硬。如果宝宝没吃饱,大小便次数会很少,大便颜色会是绿色。
四、坚持每天为宝宝称体重
很多妈妈喜欢不定期的为宝宝量身高,并在墙上记录,其实宝宝的体重也会反映宝宝每天是否吃饱。如果爸爸妈妈们坚持每天为宝宝记录体重,很容易从数据中看到宝宝的体重变化,体重增加证明宝宝今天吃饱了,保持体重匀速增加证明妈妈把宝宝喂得很好,宝宝也很健康。
帮妈心里话:
其实无论是身高还是体重,帮妈建议爸爸妈妈们应该尽可能为宝宝每一天的成长做好记录。观察宝宝的饭量、情绪、大小便次数和颜色,对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帮助宝宝身体健康茁壮成长会很有帮助。
看完今天的分享,妈妈们知道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吃饱了呢?不妨一项一项试试看吧!期待你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