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童年时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考了一百分,父母喜笑颜开,冲你那红彤彤的脸蛋吧唧亲一口,然后给你买一个变形金刚或娃娃作奖励。
反之,考了五十九分,父母怒上心头,扬手把你白嫩嫩的脸蛋扇成红彤彤,奖励撤回,并不准吃晚饭,理由是:给你长一点记性。
做对了事,父母欣慰道:真是爸妈的好宝贝。做错了事,父母脱口而出:怎么生出你这么个混账东西?!
诸如此类,数不胜数,相信这是很多中国孩子的共同经历。
想说什么?父母皆坏蛋?
当然不是。他们这么做,从理论上讲是在帮你完成社会化。
从情感上讲是所谓的为你好,通过这种一次次的反馈培养你的行为,矫正你的路径,让你将来不至于在外面吃更大的亏。毕竟,被自己的爹妈教训,要远胜于被社会规则或恶人教训。
而且,这种赏罚分明的机制看起来也挺公正的,最重要的是方便,见效快,条件反射一旦形成,效果立竿见影,爸妈一个眼神就可以让你就地伏法,铭记于心,这对于被复杂生活折磨得精力有限的父母来说,是一大福音。
看起来皆大欢喜哈。
可一颗炸弹被悄悄埋下了。
因为这种长期的奖惩机制,在你的潜意识中喂养出了一个错误的自我认知,那就是:我是否配得到爱,不在于我是谁,而在于我做没做对,做没做好;我这个人有没有价值,取决于我的成就,和来自外界的认可。当我做得好时,人人会爱我,我是骄子,当我表现差时,人人会唾弃我,我是小垃圾。
也就是说,父母的这种正负反馈,在不断地向你传达这样的潜台词:我们对你的爱,是有条件的,你条件符合,爱会加倍,条件出了闪失,爱就会撤回。
注意,这并非父母的本心,他们肯定是爱你,但再强调一遍,是这种错误的行为机制喂养出了你的潜意识。而小小的你,是看不穿这套机制的。
孩子沿着这套逻辑推下去,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结论:连父母对我的爱都是有条件的,那别人对我的爱肯定更有条件了。
这个结论看似细小,却成为了炸弹的引线,于是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这颗炸弹会引爆无数次。
如:
(1)不敢尝试,害怕失败。本来失败只不过是环境帮你调整自我,积累经验的善意反馈,但这种从童年就有的眼光会让你认为,失败意味着爱会撤回,会消失,会被看不起,会失去存在的意义。于是,你输不起。
(2)自卑。表现好的领域你从容淡定,一遇到不擅长的地方就觉得自己比别人低。
(3)不稳定的自我评价。混的风生水起时觉得天老大我老二,际遇稍有起伏,就觉得自己哪哪都不行。
(4)在关系中缺乏安全感。我的月薪从三千四降到了两千一,所以,我配不上你了,咱们分手吧。
(5)完美主义。也就是全有或全无的极端心态。在长风破浪与破罐破摔之间左右摇摆。
(6)对自我的超常预期。觉得自己一定要成为“大人物”,平凡人生成了噩梦和深渊,因为在你的潜意识中,那代表你不配活下去。然而,根据最起码的正态分布定律,大人物肯定是少数,且成为大人物的过程中注定有许多你控制不了的因素,但你硬要控制,于是,焦虑。
(7)过分在意他人评价,并伴随一定的嫉妒心理。人的自尊心有两个构成部分,分别是能力感与价值感。但在这种“有条件的教育方式”里走出来的人,他的能力感源于与他人的比较,而不是和过去的自己比。他的价值感来自于他人的议论,而没有内在的自我评价体系。
由于与他人比较,竞争而产生的不舒服,你会与他人疏离。又由于价值观来自他人评价,你又会对别人的说法特别在意。于是出现了奇观:一边抵触社交(因为其他的“自我”对你来说是种威胁),另一方面又特别期待他人反馈。一边孤独,一边不敢和人接触。
(8)把自己做的事等同于自己。搞砸一点事,你会上纲上线到“我这个人很糟糕”。把外貌,财富等硬指标扩展成生活的全部。然而他们只是你几十年人生旅行中的一部分,或者是工具。
(9)虚假自信。由于对“奖赏”的偏执与长期依赖,这种方式喂养出来的孩子往往反倒比较优秀。可能成绩不错,也可能会有一份好工作,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在此基础上建立出的自信缺乏韧性,哪怕,表现得很自信。
(10)滋生出精英膜拜的倾向和对他人的理性工具主义。因为自小接收到的爱就是有条件的,长大后对他人施加情感时也会不自觉遵照这个逻辑。于是,朋友视作人脉,父母视作包袱,对大人物全盘仰视,对底层人重拳出击。可命运无常,自己也有在某方面沦为底层的瞬间,于是在那一刻,重拳挥向自己。
如何走出这个潜意识阴影,一点点实现自我接纳呢?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提醒和小建议。
1.重新调整自我期待,起码让它变得合理一点。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成功人士”必定是极少数。从最基本的常识来看,你大概率上是大多数之一。这没什么,所谓的平凡而不平庸,不是说你做不到全国首富就去做全市首富,而是说你像大多数人磕磕绊绊凑齐首付的同时,又喜欢看书,或擅长钓鱼,或做了一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或同时是一名好的父亲母亲。生活是多维的,别用长宽去限定自己。
2.允许自己是个人。
大前提:你是人。小前提:人肯定都是不完美的生物个体,偶尔会犯错,偶尔想偷懒,无法持续专注8小时,偶尔会闹笑话,偶尔会不理智,无法像电视里主人公那样搞定所有事情。结论:在舍弃自我苛责的基础上,能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即便是个loser,然后呢,然后就不活了?别,别让今天太low就可以。尽量把下一件小事认真做好就行。
3.别老盯着缺点,弱势,短板,风物长宜放眼量,把时间和精力用来聚集长的东西。
任正非有句话:一个人把自己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去改造缺点,等你改造完了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呢?”“没犯错就可以当干部吗?有些人没犯过一次错误,因为他一件事情都没做。”我也在过去的文章里说过:别太在意海边上的几处垃圾,你是大海,只要掀起一条美丽的鲸鱼。
4.真的没有那么多人在看你,笑你,议论你,评价你,大家都很忙,而且都在忙着想别人是不是在看我笑我议论我评价我,你看,这就是咱们都是普通人所带来的红利。
5.假如我比你聪明,帅气,有钱,对社会贡献更大,你可能觉得我比你更有价值。但一块石头压咱们俩身上,令尊令堂,你的发妻娇儿,最先营救的一定是你。所以说价值不光是由这些东西决定的,它也可能来自于你在关系中的位置,你与他人的情感羁绊,你对他们的意义。所以,你并没有那么容易被取代,即使我,是如此的,聪明,有钱,贡献大,且,帅气……
6.如果你总是在意别人的看法,那你可以经常做这样的思维练习:假设你中了一个无名诅咒,从现在起你的余生里,没有人会知道你做什么,没有人会知道你多好,你取得了多少成就,没有人会在意你,注意你,你几乎成了小透明。中了这个诅咒的你,会怎么活下去呢?在这个设定下,你想做什么工作?你会怎么过日子?什么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多想想,你会活得更真实。
7.对自己坦诚。这世界不喜欢你骄傲,但同样不需要你过分谦虚。当别人说你哪里好时,你配得上,毕竟你那个方面就是好啊。所以你不用说:不不不,不是的。可以说自己不是一下子就这么好的,有个过程,然后顺便说一个别人的好。
当别人请你帮忙,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轻许诺,重履诺,总之就是实事求是,说实话。因为一个人的话语会影响到思维和对自我的认知。当你出每个词时如果言行不一致,那我们本质是在对自己说,我的话无关紧要,不重要。反之,我们保持高度正直,真诚的遵守诺言,言行一致,就是以行动对自己说:我正在坦诚面对自己。这可以提高你的自尊水平。这方面感兴趣可以看一下《教父》这部电影。
8.别人的成就并不会威胁到你,如果你对佛学和宇宙感兴趣,慢慢会发现你和别人都是一体的。你们都是宇宙意志的分支,本体通过你们的具身形象表达出来,来到地球旅行。旅行并不是比谁第一的,每个人都在到达任何地方,都在游历。
9.人与人的本质是联结。想一想:当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发来信息问候,或者是不带功利目的出现,简单和你聊聊天。你会烦他吗?不会啊,反而挺开心。那反过来也是一样的,不要怕与人联系,没必要社交恐惧,事实上,从时代病的角度说,很多人都在等着你联系。
10.就整个生命大主题而言,洗亮一只碗和拯救一次银河系具备同样的价值和意义。虔诚且带着问题去生活,进三步退两步地往坟墓里赶,整个过程中尽量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儿,就是全人类的英雄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