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医学解剖发展史,世界上个人体解剖教室在意大利这座城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16
导读

为了研究这一疾病,1353年教会被迫取消了禁止尸体解剖的禁令,一些大胆的医生开始尝试通过解剖了解人体。却也因祸得福,城市里完好地保留了中世纪的风貌,老城里遍布各式各样的教堂、广场、博物馆和回廊,体现着博洛尼亚…

我这两天正在追一部央视的纪录片——《 手术两百年》,影片采用了大量真实的影像,从医生的视角系统展现了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从手术的缘起,一代又一代的研究才换来了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进步。医者仁心,济世度人。

无论中外,最早的医学是与“巫术”联系在一起的,繁体字“医”的变化中曾带有一个“巫”字就是最好的例子(繁体字“毉”)。后来人们意识到了其中的区别,开始探寻身体与疾病的关系。公元2世纪,一位名叫“ 盖伦(Galen)”的古罗马名医在今天 土耳其帕加马古城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行医,这里是世界公认的第一所医疗中心。 盖伦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明确提出要通过解剖认识人体的人。但遗憾的是,罗马文化不允许解剖人体,盖伦本人也只是一名角斗士外科医生,仅通过解剖哺乳动物作为初步的了解。随着古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人体解剖的医学研究并未得以实施,依靠推理、猜想和前人的经验,在黑暗中缓慢前行了千年。

土耳其帕加马古城

14世纪以前,因为伦理和宗教等原因,解剖尸体是被绝对禁止的。随着“黑死病”席卷欧洲,夺去了千万人的生命。为了研究这一疾病,1353年教会被迫取消了禁止尸体解剖的禁令,一些大胆的医生开始尝试通过解剖了解人体。怕教会再次迫害,只有极少数的医生和科学家遮遮掩掩做人体解剖。比如我们熟悉的列奥纳多·达芬奇,画家对他来说绝对是“副业”。这位充满幻想的发明家和医学家曾解剖超过20具尸体,在1510-1511年间绘制了大量人体肌肉、骨骼的手稿。也正是因为他对于人体有足够的了解,才会有那幅著名的画作——维特鲁威人。

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

达芬奇1519年去世,他的解剖笔记也只是私人收藏,直到几百年后才被人发现。欧洲开始出现专门的医学院, 意大利北部小城 帕多瓦(Padova)的帕多瓦大学,就是其中之一。

1537年,23岁的安德烈·维萨里开始担任帕多瓦大学的解剖教师,他发现教材竟然还在沿用1500年前盖伦的著作!维萨里认为“解剖是为了理性认识活着的人体”,决心编写一套全新的教科书。于是,1543年,一套7卷的 《人体的构造》在瑞士巴塞尔印刷出版,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以图文形式描述人体解剖学,介绍解剖方法的完整著作,人体的各个器官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精准复现的方式展示出来, 被认为是现代解剖学的奠基之作。

帕多瓦

值得一提的是, 此次疫情中国支援意大利的第二批医疗专家,就于当地时间19日下午在帕多瓦与意大利医生们开会交流。这是医学界数百年的轮回吧。

还是回到解剖学上来,世界上最早公开的人体解剖实验室,就出现在意大利的 博洛尼亚(Bologna)。博洛尼亚位于亚平宁山脉北麓,是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Emilia-Romagna)的首府,处于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之间。它并不是一座传统的旅游城市,既没有熙熙攘攘的旅游团,也没有那么商业化,是一座更适合停下来生活的城市。

博洛尼亚在意大利的位置

博洛尼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后由暴君尼禄(就是火烧罗马城那位)建造,直到公元8世纪被伦巴第王国占领后城市才发展起来。但可能是被附近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抢去了风头,城市一直不温不火。却也因祸得福,城市里完好地保留了中世纪的风貌,老城里遍布各式各样的教堂、广场、博物馆和回廊,体现着博洛尼亚历史和艺术的独有深度,拥有即便在意大利也是最为完好的中世纪建筑。如果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喜欢徜徉于红褐砖瓦中,一定会爱上这座古城。

博洛尼亚在意大利拥有诸多称谓:因城市里遍布蜿蜒曲折的柱廊被称为“ 柱廊之城”,因意式肉酱面发源于此被称为“ 美食之城”和“ 胖子之城”,这里的食物被公认为全意大利最好吃的;又因是“玛莎拉蒂”和“杜卡迪”的故乡,被称为“ 速度之城”;还因为老城里遍布赭红色的建筑被称为“ 红色之城”……

还有一个重要的称谓就是——“大学之城”。

公元1088年, 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Bologna)在此建立,被誉为欧洲的“万校之母”,是欧洲所有大学的鼻祖,就以法律和医学专业著称。千百年来欧洲学子纷纷来此求学,给这座城市注入了年轻的活力。学生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中世纪的欧洲保守而压抑,但这里是意大利唯一允许女性担任专业职位和获取大学学位的城市。它是 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与英国的牛津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意大利的帕多瓦大学并称为“欧洲四大文化中心”。文艺复兴时期但丁、伽利略、哥白尼等很多名人都曾在这里求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博洛尼亚大学的旧址就位于老城区的中心,我到博洛尼亚时正值冬日,城市不大,从火车站步行到城市中心 马乔列广场(Piazza Maggiore,又译为“马焦雷广场”)不足30分钟。老城区大部分建筑外墙都使用红土、焦橙和暖黄色的色系,敦实而淡雅。走在通往市区的主干道上,一种城市厚重感扑面而来。柱廊是中世纪时博洛尼亚的一项规定。在廊中行走,免受日晒雨淋。别看意大利人看上去各种不靠谱,认真起来也是吓人。修建时政府对柱廊的形状、高度都有具体要求,必须按照统一的规格去做。午后的阳光斜射进长廊中,廊柱形成的光斑照射在地板上,如同跳跃的五线谱,人们来回穿行,如同奏响的交响乐章。

教堂一直都是欧洲城市的中心,可博洛尼亚广场上的这座教堂绝对是我在意大利见过最难看的教堂,没有之一。要知道意大利一向以教堂著称,外表恢宏内部精美,可这座教堂虽然看上去体量颇大,正立面还分成两个颜色,就像是盖的时候白色的砖用完了被迫改用红砖。绕到侧面看还有未完工的痕迹,俗语说“跟狗啃的似的”,完全就是一座“烂尾楼”。

是的,因为它根本就没盖完,不是没钱,而是教皇不让盖了!

这座教堂学名叫 圣白托略大殿(Basilica di San Petronio) ,始建于公元1390年,得名于公元5世纪博洛尼亚大主教圣白托略,教堂长132米,宽60米,正立面高51米,中心高45米,可容纳2.8万人同时礼拜,是世界上最大的砖砌教堂,第五大长方体教堂,按体量算排名世界第10位。教堂陆陆续续修建了几个世纪,曾规划建成世界第一大,超过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教皇一听就火了:你这成第一大我上哪儿去?于是16世纪教皇庇护四世(Pope Pius IV)统治博洛尼亚时就命其停工,怕博洛尼亚人不听话(嗯,意大利人不听话是有历史的),就在其东侧建造起了一所大学,也就是博洛尼亚大学的一部分。

当时阻止教堂建造的这座建筑,就是广场东侧的 阿尔基金纳西奥宫(Palazzo dell' Archiginnasio)。这座建筑始建于1562年2月末,教皇庇护四世通过教皇公使查尔斯·博尔罗米奥和副公使皮耶·多纳托·切西委托建造,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于1563年10月21日落成,起初的目的是建造一个教授法律、哲学、医学专业的学校,1803年大学被迁至Palazzo Poggi至今,从1838年开始阿尔基金纳西奥宫成为市立图书馆。

直到今天,这里都是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最大的图书馆,它最早为了保存从拿破仑颁布的宗教命令关闭时收集的书籍而建。现有藏书85万册,其中古籍2000余册,16世纪版本1.5万余册,书信集8500余份,亲笔签名、印刷品、素描、档案250余件。涵盖了博洛尼亚及周边的文化、宗教和社会历史。

图书馆仍然在使用,我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步入其中,不由得眼前一亮。这绝对是我所见过最精美的回廊!拱形的走廊和城市里的拱廊如出一辙,装饰着五彩斑斓的纹章,从墙壁一直蔓延至天花板。每一个纹章都各具特色,绝找不出两个相同的,令人眼花缭乱。

图书馆作为大学使用的两百余年间,世界各地的学生们为了在此留下纪念,就设计了这些纹章。纹章中央的字大多是学生、导师或院系的名字。在今天看来,既表达了纪念,又是最好的装饰。

纹章一直通往二楼的走廊

我一直喜欢欧洲从中世纪沿袭下来的各种图书馆,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中,难得有机会能在纸墨飘香中静下心来学习。可惜走到二楼的图书馆入口吃了闭门羹,图书馆并不对游客开放,只允许学生和市民入内。想来也是,毕竟这是安静学习的地方,游客进去闲逛不合适。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斜斜地洒在走廊上,给这里又平添了几分学术之气。

欧美大学一向重视法律和医学,这里最早就是中世纪罗马法的研究中心,法律系的学生地位非常高,但相比较起来医生更加声名远扬。黑死病几次席卷欧洲,博洛尼亚也有数万人丧生,但即便这样,天主教也并不允许公开解剖尸体,在博洛尼亚却是个例外。二楼有一间“ 阿奇吉纳西欧解剖教室(Anatomical Theatre of the Archiginnasio)”,建于1636-1638年,是世界上第一个人体解剖实验室。这里的解剖实验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础。

走进这间小小的房子,扑面而来的神圣感。它的形状就像一个圆形剧场,四周以杉木作墙壁和座位。教室建于1636-1638年,由建筑师安东尼奥·莱万提(Antonio Levanti)设计,格子状的天花板中央是医药之神阿波罗的雕像,周围是木雕的星座。

整间教室中心低四周高,学生们围坐在周围,最高的一张桌子就是教授坐的地方。中央被围起来的桌子自然就是解剖台,人体被展示在这个城市的学生和教师面前。当时的博洛尼亚大学早已是欧洲最负盛名的医学院校,吸引着全欧洲最优秀的医学生慕名前来求学。站在这间房间里颇为震撼,学生们在观看解剖过程时大多站立,随着解剖的进行学生们陆续下来以便于更好地观察尸体。有时候教室里还会有乐队演奏舒缓的乐曲,除去排解恐惧,增加仪式感之外,也是为了表达对去世的人的哀悼。

解剖教室带给学生们的不仅仅是解剖教育,在一场又一场的解剖观摩操作中,学生们知道了心脏、静脉、动脉,了解到人体生命运行规律。当时并没有很好的防腐技术,所以尸体解剖课只能在冬季进行,解剖没完成就不能下课,所以一节课可能会持续超过24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听上去残酷,看来自古医生就是这样辛苦啊。

剧院陆续改建,1733-1736年间由西尔韦斯特罗·吉安诺蒂(Silvestro Giannotti)雕刻了装饰墙壁的木雕,众多的雕塑代表着历史上著名的医生。半身像算是“小咖”,全身像是“大咖”,最主要的两尊雕像分别代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两位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和盖伦。无皮肤的雕像由埃尔科尔·莱利(Ercole Lelli)制作,用于学习人体的肌肉结构。

对面的另一侧墙壁上的一位医生手里拿着一块长方形物体,代表一个鼻子。他是博洛尼亚人加斯帕尔·塔利亚科齐(Gaspare Tagliacozzi),是第一个尝试鼻子整形手术的人。 这间教室也是最早开始人体整形手术研究的地方,是现代医疗美学的发源地。

人体解剖的书籍

二战时期博洛尼亚被卷入战争,1944年1月29日盟军轰炸了整座城市,包括这间教室在内的阿宫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战后人们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重建,才恢复到今天看到的样子。

今天的博洛尼亚大学主要分布在古城东北部的 赞博尼大街(Via Zamboni)附近。大学没有围墙,与城市完美融合,成为了城市有机的一部分。大学内的 解剖学博物馆(Musei Universitari delle Cere Anatomiche)免费对外开放。博洛尼亚大学的医学以最初的解剖学奠基,这座博物馆里陈列着古老的实验器具和人体解剖模型,可以清晰地看到人体肌肉、血管、神经的构造。不过,早期的模型都极为惊悚,参观前要做好心理准备。

解剖学博物馆

两千多年来,人类一直在医学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人体解剖学让人类推开了现代医学的大门。无论古今中外,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值得我们尊敬。

===============

【作者:沙漠玫瑰】

环球旅游达人,旅行体验师、自由撰稿人、嘉宾主持。已只身旅行过五大洲近50个国家,200余座城市。

本文参与和活动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6741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