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在《汉书》中如此评价白起:“若秦因四世之胜,据河山之阻,任用白起、王翦豺狼之徒,奋其爪牙,禽猎六国,以并天下。穷武极诈,士民不附,卒隶之徒,还为敌仇,猋起云合,果共轧之、急城杀人盈城,争地杀人满野。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国灭亡于后。报应之势,各以类至,其道然矣。”
战神白起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无疑许多因战而闻名天下的将领,诸如战国的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白起更是位居首位。
白起,又称为公孙起,乃是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眉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
白起一生中指挥许多场重要的战役,大小共70余战,而无一败绩。
他在伊阙之战中歼灭了韩魏24万的联军,为秦军的东进之路彻底扫荡一切;他大破楚军,攻入郢都,并且迫使楚国迁都,使得楚国从此一蹶不振;在长平一战中更是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一举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例子,并且奠定他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
不过,对于白起在长平之战中是否真的屠杀了45万人之多,却是历来饱受争议。
残忍杀害无辜百姓是否属实
在上世纪的70年代,湖北曾出土了一批秦墓,根据古墓的挖掘状况,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白起当初坑杀的人中不只是士兵,甚至还有无辜的百姓。
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记载:“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这便是关于白起攻破楚国都城的记载,彼时的白起手段极为残忍,他在攻破楚国都城附近的城池之后挖开河堤,使得都城的百年基业都被冲毁了,城中的数十万百姓也为此而遭殃。
后来他再次攻打楚国都城,将城内的将士,甚至普通百姓都杀光了。就连历代楚王的坟墓也被损坏了,故而白起才有了一个“人屠”的称号。
但白起屠杀平民老百姓的说法是否属实呢?
事实上并不是,在昔日的楚国郢都内,后世的专家们一共发掘了4000多座楚墓。其墓中出土大量的陶器、漆器以及丝织品,这正是说明在秦国没有攻打楚国之前,郢都确实楚国最繁华的大都城。
而当秦国统治郢都后,曾经辉煌的郢都却因白起的屠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文化萧条,就连生产力也大幅倒退。
再从考古专家挖出来的秦国时期的墓葬看,其数量就远远少于先前发现的楚墓,且墓中的随葬品十分简单。
由此可见当年的郢都被白起糟蹋的严重程度,使得到到汉朝时期也都没能够恢复。
不战而屈人之兵,因猜忌而死
事实上,除了坑杀赵俘,白起还曾命人杀了大量的上党平民。白起认为上党人宁愿投降赵国也不愿意归顺秦国,无疑是敬酒不吃吃罚酒。
最终,楚国郢都的悲剧就在上党重演了。而时至今日,上党地区也依然流行着一种“白起肉”的菜肴,可见当地的老百姓对白起有多么痛恨,恨不得生啖其肉。
不过在历史上,人们对于白起坑杀数十万人的原因却产生了分歧。如此做法,白起究竟是主动还是被动呢?
事实上,如此规模大的战役,若是没有君王的旨意,白起作为战场指挥者能否随意处置俘虏是一个很大的疑点。
此外,要知道战国的战争胜利品便是人口、资源和土地。20万的人口对于秦国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补充,若是作为奴隶、苦力分散到秦国的广袤土地上,还可以成为很大的助推力。
可却偏偏发生了大规模杀俘的事情,背后的缘由确实是无法想象的。
然而,就是这样战功累累的战神白起最终也没有得一个好下场。
据历史的记载,自长平之战后,白起自以为可以一劳永逸,但没想到他最后还是为君王所猜忌。君主与臣子之间的互不相信和互相猜测,导致了白起的死。
小结
纵观白起数十年的作战生涯,无一败战,在大的战役中,更是典型的歼灭战。这也是白起能够令当时的六国胆寒,且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主要原因。而白起出众的军事天赋和过人的军事能力,使得他得以在杀戮中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