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赵一曼牺牲后,儿子很受照顾,为何55岁时,选择自缢而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73
导读

生下陈掖贤不久,因为工作原因,赵一曼便不得不把陈掖贤寄养到他的大伯父家,母子二人聚少离多,更不幸的是,1935年的一次战斗,赵一曼因为掩护同志,不幸腿部受伤,被日军逮捕,受尽酷刑,壮烈牺牲,年仅31岁。…

1927年9月,先后在黄埔军校、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的张一曼,受组织指责派,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因为晕船,吐得一塌糊涂,幸亏一起去的同志陈邦达悉心照料,这才好过一些,到莫斯科后,因为没有接触过外语,因此进步较慢,又是在陈邦达的帮助下,赵一曼才快速进步。

相处的久了,赵一曼与陈邦达便互生爱慕之情,1928年4月,25岁的赵一曼与31岁的陈邦达成婚,1929年1月24日,二人唯一一个孩子陈掖贤出生,因为这天,是列宁五周年纪念日,赵一曼便给这个孩子取了个小名“宁儿”,一来,是纪念列宁,第二,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

生下陈掖贤不久,因为工作原因,赵一曼便不得不把陈掖贤寄养到他的大伯父家,母子二人聚少离多,更不幸的是,1935年的一次战斗,赵一曼因为掩护同志,不幸腿部受伤,被日军逮捕,受尽酷刑,壮烈牺牲,年仅31岁。

赵一曼离世时,陈掖贤还是个6岁小孩,但作为烈士遗孤,陈掖贤受到很好的照顾,新中国成立后,被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任教,可谓衣食无忧,然而,55岁时,陈掖贤却选择自缢而死,究竟是为什么呢?

原因一:内向的性格

陈掖贤出生没多久,便一直被寄养在伯父家,但大一点懂事后,便有了寄人篱下的感觉,这让陈掖贤有些自卑,变得不爱讲话,性格越来越内向,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

内向的人,最容易走极端,这是陈掖贤选择自缢的因素之一。

原因二:没有规划的生活

毕业后的陈掖贤,在北京工业学院任教,工资69元,在当时,已经算是高工资了,但陈掖贤,却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团乱麻,发工资的前几天,陈掖贤吃甲菜、买零食,等到了月底,便只能吃最差的菜,甚至还要去工会借“小额贷款”。

一个人的时候,陈掖贤这样做没关系,但成家后,陈掖贤依旧不会规划自己的生活,婚后,陈掖贤与妻子生育一个女儿,当时,夫妻二人工资100元,养个女儿绰绰有余,但陈掖贤花钱大手大脚,常常没到月底,家里便周转不开,夫妻二人吵架家常便饭。

后来夫妻二人离婚,把女儿交给陈掖贤的姨母带着。

原因三:糟糕的家庭

陈掖贤的妻子张友莲,是他的学生,二人结婚之前,并没有谈多长时间恋爱,而且婚后没多久,张友莲便下放农村劳动,夫妻二人聚少离多,这使得二人没有很好磨合,婚后矛盾不断。

在二人离婚不久,不久,陈掖贤又跟妻子复婚了,而此时的张友莲因为思念女儿,已经得了精神病,而复婚后的他们,又生下第二个女儿。

不会规划钱财、患精神病的妻子、还要照顾两个女儿,让陈掖贤的生活更加混乱,1969年,陈掖贤被下放成工人,妻子又时不时住院,让陈掖贤更加拮据,话也越来越少,一次,陈掖贤躺床上饿了四五天,幸亏工友及时发现,这才抢救过来。

1982年的8月,陈掖贤又是好几天没去上班,同事去他家,发现他早已自已而亡。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36843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