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许多蒙古人根本未有转化的意识,“蒙古人未之知也”。
二、传统蒙古人进入中原,真的有人想把耕地变为牧地草场。忽必烈要下诏“不得以民田为牧地”,可证当时这种倾向是存在的。
三、要不断鼓励及支持农业耕种,如给耕牛、牛具、分荒田给无地者耕种,等等。四、至元十二年给参知政事高达说的一段话,最为全面,有总结性。回顾过去征获一个城邑,(掠夺之后)就走,“委之而去”;强调土地与人民的重要性,必须定居下来,“使百姓安业力农”。这是以前蒙古人“未之知”的事情。忽必烈做了许多努力,终于在转游牧为定居这方面得到了成就,在中原大地建立了元朝。
其实各等级中的组成也很复杂,例如女直生在西北,不通汉语的,同蒙古人;女直生在汉地,同汉人。这种等级的划分,实际是权利的划分。征服者的地位最高,权利最大。这仍是以强权为主的一层层的分利。这结果是,不但四个等级之间有矛盾,同一等级之间也有矛盾。
这情形反映在行政系统上,各机关繁多,不相统属。因为大家都争权利。权利分散,各个部门都管或都不管。蒙古人不是善牧羊吗?
这方面,忽必烈显然力所不能及,也不是他的视野所能见。能够做到定居,重视农业,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元朝这些大矛盾,到了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