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一位家长向我咨询:孩子已经初二了,其他功课都快接近满分。但是作文每次都是刚过及格线。如果作文能够提高5分,孩子就是班级前五了。作文让她伤透了脑筋。难道孩子在写作方面就缺根筋吗?她还告诉我,孩子从小开始补作文,补了那么多课,似乎都没效果,孩子现在也不愿补作文了,可马上面临中考,她该怎么办?
相信作文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为此发愁过。都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可见作文问题,不是个别问题,而是普遍现象。我想补课没效果,还是没有遵循正确的方法。我想盲目补课,花钱又费事,不如静下心来,了解正确的作文方法,只要方法得当,虽然步子慢一点,也终将找到出路。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唐晓云的《十堂作文课》,在本月的一儒老师公益家长读书课堂,也会和家长们分享这本书。
《十堂作文课》的作者唐晓云是百家讲坛名人钱文忠的老师。唐晓云老师当过十年中学语文教师,编过十年语文教学刊物,现任上海书店出版社副社长。他用他的教学经历,人生阅历,写出的这本作文书,一定有过人之处。
市面上好作文书很多,推荐这本书的理由,用九个字总结:不蛊惑、好理解、很实用。书中阐述的内容很多,我想选取其中最重要的几个片段和大家讨论,希望帮到在写作上迷茫的家长。
一、观察是作文之始
俗话说:“没有观察,就没有作文”,作文素材从生活中来。但很多孩子似乎没有生活,不留意生活的变化,不观察生活的场景,不思考生活的问题,当然就不会写作文。
开篇的时候,唐老师就举了一个例子,他带着同学们去春游,春游结束后,唐老师问同学们:“请告诉我长在湖畔堤岸上的那一排柳树的树皮是什么颜色?”一个也回答不上来。他又问:“微风吹过湖面,吹过垂柳时,那细嫩修长的柳枝有没有发出沙沙的声响?”又是一片沉默。
这个例子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我们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当问到孩子看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很多孩子都是一问三不知。如果家长们能给孩子一点引导,结果就不同了。
如何引导,唐老师给出三条建议:1、睁大眼睛去看;张大鼻孔去闻;伸开手掌去摸;竖起耳朵去听。2、必须从颜色、声音、气味等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才可能写出具体而生动的作文。3、不要着急写,先仔细想一想,可以先列一个提纲,列出你观察到的内容。
二、没有体验就没有作文
关于体验的问题,大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的孩子,住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不在学校,就在家里,体验的事物有限,一定会制约孩子的写作思路。如果孩子没有感受过冬天,没有感受过下雪,也没有打过雪仗,你说冬天有多美,冬天有多好玩,他们是不认同的。
为了指导我孩子写作文,我特意给孩子买了一只兔子,但是某一天,兔子竟然从笼子里跑了,我们很着急,在小区里贴寻兔启事,可还是没找见。一个星期过去了,兔子还没回来。孩子很担心,每天都在问:兔子还会回来吗,兔子会不会饿死呀?可一星期后,顶楼的主人把兔子送来了,他说:有一天,当他打开安全门时,发现了这只兔子,又看到前几天贴的广告,才知道是我们家丢了兔子。
我们都很好奇:为什么兔子会跑到顶楼,它为什不回来呢?原来它逃走时,她一直往上爬楼梯,结果到了顶楼,就没有了出路。可它又不敢下楼梯,所以才会回不来。孩子很兴奋,我问他,如果让你写一篇作文,你该怎么写?孩子毫不犹豫地告诉我,可以写一篇文章叫《寻兔记》或是《寻兔启事》,我哈哈大笑。我想有了体验,孩子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我们很多家庭都养花,都养小动物,不如让孩子从家里熟悉的事物开始观察,开始写。有了观察,有了体验,孩子才能写得具体,写得深刻。
关于体验,唐老师给出三条总结:1、作文缺乏创造力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切体验。2、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但生活更需要我们去体验,去感受。3、如果习惯于在静态中观察,在常规中记叙,作文就难免落入窠臼。
三、千篇一律的作文没人看
每次在批阅作文时,我会发现一个现象:50个同学的作文,有30位同学差不多,内容很相似,故事没新意,无非是家里学校发生的锁事,我就给了一个差不多的作文分。有十来位同学有一些想法,有一些新意,我就给一个较高的作文分。还有几位同学,每次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有自己独到的观察,有自己独到的思考,还能引起我的共鸣,那么,这几个同学就能得到不一样的高分。这也是班级里大部分同学都是三类文,少部分二类文,屈指可数的一类文的原因。
我们经常换餐厅吃饭,想尝试不同的味道;我们外出买衣服时,希望买到和别人不一样的衣服,还常常提醒自己,这件衣服千万别撞衫。为什我们写作文时,就不会考虑撞衫呢?撞衫的衣服不想穿,相似的作文没人看。
唐老师为了训练孩子们跳出“规定”的框框,让孩子们都写《我的妈妈》,果不其然,大部分同学都是这样写:1、我的妈妈是个温柔的妈妈;2、我的妈妈是勤劳的妈妈;3、我的妈妈是省吃俭用的妈妈;4、我的妈妈是关心我学习的;5、我的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的生活等。伴随着结构上的千篇一律,人物形象的描写也是千人一面,几乎每一篇作文的妈妈都是一个类型,一种性格,说着大致相同的话!
如何写人,唐老师给出了三条建议:1、先把中心思想放在一边,不要多考虑,先写出一个真实的人。2、要仔细观察人物,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3、可以从性格类、特征类、行为类、职业类来写人。
一儒老师小结:作文的问题,不是一日之功。如果几个月就能写好作文,作家也就不是稀罕职业了。书中的作文理论很多,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告诉大家作文书其实也很好看。正确的理论才能指导实践,相信这本《十堂作文课》能给大家正确的作文理论,能给大家新思路。我想,我们家长多思考,多阅读,总能摸清作文的门道。与其花钱补作文,不如看看这本书。
我是喜欢研究语文应试方法的一儒老师,自称阅读达人,考试达人。我的高效课堂,最少的课时,助你拿高分。我会定期分享教育及语文学习方法的文章,我会带着你一起成长,觉得好,记得分享朋友圈。详情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一儒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