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咨询 » 正文

为什么明清皇帝不敢去封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65
导读

封禅(fēng shàn),封为

《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对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打仗和祭祀。这其实也很好理解,打仗是确保帝国外部环境安稳不被他人欺凌,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稳定发展;而祭祀则是通过祭拜祖先和鬼神来提升国家凝聚力,在百姓和官员们心中建立起对君主的信仰和崇拜性,为君主的统治正名。

在我国古代各种不同的祭祀活动中,规模最大的莫过于封禅。

封禅(fēng shàn),封为"祭天",禅为"祭地 ",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

古人认为群山中泰山最高,为"天下第一山",因此人间的帝王应到最高的泰山去祭过天帝,才算受命于天。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报天之功,称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辟场祭地,报地之功,称禅。这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乱之后,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禅天地,向天地报告重整乾坤的伟大功业,同时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封禅仪式在中岳嵩山和东岳泰山中都曾举行过,但以泰山的次数多且影响大而出名,自秦皇开始,至宋真宗止,共有六帝十次封禅泰山,武则天一帝封禅嵩山。较为著名的封禅有:

秦始皇封禅泰山,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封禅泰山,武帝雄才大略,扫除边患;武则天封禅嵩山,女皇政启开元,治宏贞观。除此之外还有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宋真宗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的皇帝。他的封禅把天降祥瑞、粉饰太平玩到了极致。也正因为宋真宗享受到了泰山封禅大典的甜头,往后更加沉浸在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中,粉饰太平、自欺欺人。也正因如此,自宋太祖建国以来的深厚积蓄消耗一空,北宋国力日渐,积贫积弱的局面形成,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嘴上不说,心里估计也颇为不齿,经宋真宗这一番折腾后,原本崇高神圣的封禅之事彻底成了笑话。

元朝建立后,蒙古人对泰山封禅就不怎么重视,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直接将前朝皇帝加封给泰山的荣誉封号全部撤销,而这一撤销行为也就让泰山的地位大不如前,所谓的“封禅泰山”的含金量更是一落千丈。清朝的康熙、乾隆也只是祭祀泰山,再也不敢提封禅泰山一事了。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