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兆立_為具書意说風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27
导读

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

仝兆立

仝兆立,山东郓城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先后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院,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画文化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 ,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山东齐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其水浒人物荣获全国“首届水浒书画大赛”金奖,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年展,并获得奖项。其写意花鸟笔墨老辣,恣意奔放,特别是水浒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2011年,被授予“中国实力派书画家百家资格称号、第二届海内外书画名家展中国当代实力派书画家资格称号。2016年2月参展《翰墨传承》全国巡回展,2017年1月在北京吴东魁艺术馆成功举办个人画展曾出版有《写意人物画技法》《仝兆立草虫画选》《仝兆立水浒人物图谱》《人物画集锦》等多部学术专著画集,其传略录入《中华名人辞典》《当代中国国画家辞典》《中国美术年鉴》等多部辞书。

仝兆立作品

為具書意说風骨

一仝兆立先生画集后记

我一直崇拜着中国画因具写意的境地,崇拜着人神共语的中国画魂。神是大道,神是大觉。神是心中的一方天地。 画家借具象为意象,意即神语,语着山语着水,山就是神了,水就是神了,于是画家就成了山成了水。神是心之境,境是神之意;境无造而自设,意不言而大象。山人水人一体了,山便突兀,水便妩媚,人便大蕴;山呐喊无声作浑然天成嶙峋状,水呢喃有息化婵柔六味通灵窃,人蕴天地气贯九霄峥嵘骨。搁笔伫立,或舞之蹈之,或投怀送抱,或闭窗趣步,或掏胸-抛。 大有大无之中,那山那水那人便以神意看你,你看那山那水那人又以神意勾连,双神合妙,偃息中便有了圆觉之境。

仝兆立作品

全兆立先生画山画水画鸟画虫,尤善画人。人为水浒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端的是把千百年前的群雄谱整个儿新立了殿堂,通彻彻依是郓城叱吃汉。郓城为水浒文化发祥地,非郓城难为水浒, 非水浒难立天地。于是画家全兆立应运而生,一杆杏黄旗铺就案底,两盏日月灯通明快意,一挥而就的是呼之欲出。 出神出意出灵出魂,统统化归为“吾乃水浒人”!由此推及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及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再及北宋李公麟的《维摩诘像》,又及南宋李唐的《采图》等。更兼五代石恪的《二祖调心图》之以狂草笔锋,画出禅境大象,再兼南宋梁楷减笔人物画《泼墨仙人图》、《李太白行吟图》 ,皆运豪放而置简洁,无不以人神,无不以具画意。前八百有序,后八百开章,焉知其间跨步者不是兆立全君哉?品读仝兆立先生画作,品读出执着,品读出坚韧,品读出酒脱,品读出性情,品读出圆融,品读出静穆,品读出逸致。他在勾山皱石中施以小象,他于散水点染里略加意气,他布人物线条尽染水浒魂魄,使“道、 理、性、灵”均在山水人物面前顿悟圆觉,以终成情性,以终成大象。他以山为乐,以水为知,以人为托,又动之以空为悟,又静之以远为觉。他把视图审美超以象外,从而使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致的美学意蕴发挥到极致。他让品读人在不着一语的整 体意境中知觉物我合一,知觉象于无形,知觉大音稀声,知觉大巧若拙。这是慧的境界,这是通的境界,这是灵的境界,这是汇聚了“慧、通、灵”的神的境界。进而推演郭熙之“三远说”,则‘高远”形涩,“深远”形拙,“平远”形息。何以乎?实为由“三远说”架设的空间间成于大象有谬也。

仝兆立作品

中国人物画家历来讲究形神兼备,即大形写神、小形状物。紧紧抓住有利于传神的眼神、手势、身姿与重要细节,强调分别主次,详略有致,详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详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在人物活动与环境景物的关系上,抒情性的作品往往借创造意境氛围烘托人物情态,叙事性的作品在采取横幅或长卷构图中,尤善于以环境景物或室内陈设划分空间,采用主体人物重复出现的方法,把发生在时间过程中的事件一一铺叙, 从突破了统-一时空的局限。笔法或一方面服从于形象的结构质感、量感与神情,同时也要传达画家的感情及个人风格。在写意人物画中,笔墨相互为用,笔中有墨,墨中有笔,一笔落纸, 既要状物传神,又要抒情达意,其难易程度远胜于山水花鸟。一如明代涂渭所言:、“不求形似示生韵, 根据皆吾五指裁。

仝兆立作品

全兆立先生修墨数十载,全通有无,已达不成,是他慧根使然,非仗赤橙黄绿青蓝紫构勒图象者所难及。虚实、浓淡、大小、留白、守墨等构图法则,已离他渐行渐远;画家为之探求并遵守的奇、绝、巧、妙的构思本领,已于他通身一体。 于是就有了他笔下的线、点、墨之大聚,勾、皴、染之融汇,致使山水随心,人神物我。

仝兆立作品

形无常形,墨无常墨。勿庸置疑,山水情怀更多的是人文世俗的超越,它的所立之境,千百年来不过是四个字:超越物我。正因为有了这一 东方式的禅境体验,山水之形才是禅的顿悟之美,山水之觉才是人神共通的体验之美。人在山水面前,求索的是动与静的互置关系,是点墨人的角色转换,从而完成中国人最古远崇尚最神往的永恒命题: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合的是什么?合的是今即昔,昔即今;合的是灭亦生,生亦灭;合的是有为无之形,无为有之体。所有的虚实刚柔都是其表,犹如大漠太丰富了湮于大白,终归只有一个禅可以了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是与非是,非是又是,焉知不是大是哉!画山乎?画水乎?画人乎?画禅也。

仝兆立作品

形而上难逮,意象之要尽被浮躁掠去。浑沌沌以表为荣,飘飘然唯物是物,夸尽李白方遵气,却掩王维枝叶情。骚目的是红绿青紫,滑落的是我禅我心。禅谓何?抱朴一真也。心谓何?大千一隙也。洞悉一真一 隙, 灵山何须石砌?通晓抱朴大千,安用媚俗彩笔?弛神只随山水去,春语秋啼自作声。大笔块垒随他起,只留残叶独写情。情是画者魂魄,魂魄萦绕,壁峭石嵘,固守的是心境,落寞的是空灵。何谓彻悟?何谓顿悟?悟在神领处,落彩画卷中。是为大家也!

仝兆立作品

缘于喜好之故,写作之余倒也品读过几人几作,其间常有感于当今泼墨者,不昧中国画审美之本者大有人在。窃以为抽象无非是舍形而写神,具象不过是形的再现,焉知绝对的或孤立的思维,必定会遁人失衡与偏执,这也是当今少壮派画家极易峰谷腾挪的缘由。回顾昔日,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及宗炳的应目会心、澄怀味像,再到吴道子的嘉陵山水一线墨。从王维的诗画互融,云林逸气,及石涛的山川迹化,以至齐白石的似与不似,哪个不是与神共语?哪个不是我像非他像?如果说这些都可以俱往矣,那么,除却自心山水、我即他人之外,还有能假借的吗?

仝兆立作品

走了的是该走,留下的是该留,如仝兆 立先生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

仝兆立作品

仝兆立作品

仝兆立作品

仝兆立作品

仝兆立作品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