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张良欠陈平人情,为何陈平投奔刘邦,不找张良,反而找魏无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8
导读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公元前205年,司马卯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时,陈平选择投奔刘邦,既没有直接去求见刘邦,也没让张良推荐,反而找了个在汉军中没啥存在感的魏无知,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何,陈平投…

鸿门宴,张良欠下陈平人情,为何投奔刘邦时,陈平不找张良推荐,反而去找魏无知?

公元前207年,刘邦迂回进入武关,直逼咸阳,“秦三世”子婴无奈,向刘邦献城投降,按照刘邦和项羽的约定,谁先打入咸阳,谁便是老大,可项羽在击败章邯后,也直逼咸阳,在鸿门“请”刘邦吃饭。

当时的刘邦,只有10万兵马,而项羽,却拥兵40万,刘邦根本不是项羽对手,于是便有了著名的“鸿门宴”,虽然鸿门宴之时,在项伯的帮助下,刘邦侥幸逃生,但鸿门宴后,刘邦被困在咸阳,依旧朝不保夕。

无可奈何的刘邦便向张良问计,张良也是一筹莫展,于是想到了项羽帐下的陈平,跑去找陈平“聊天”,没想到二人一见,聊得甚是开心。

陈平先是用“调虎离山”,用计让范增离开咸阳,范增走后,又借口诸侯齐聚咸阳,开销太大,粮草供应不足,让诸侯返回各自封地,可范增临走前交待了,一定要把刘邦留在身边,怎么办?

陈平又想了个好办法叫做“声东击西”,先让刘邦假意请假,说要返回沛县省亲,项羽当然不同意,于是,陈平便趁机道:“既然不能让刘邦会沛县,可您已封他为汉王,不如让他带着残兵败将去汉中吧!”。

陈平一番话,终于说服项羽,真的放刘邦离开,刘邦这才脱离险境,可以说,没有陈平帮助,刘邦根本没可能死灰复燃,因此,无论刘邦还是张良,都欠了陈平一个大人情。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公元前205年,司马卯背楚降汉,项羽迁怒于陈平时,陈平选择投奔刘邦,既没有直接去求见刘邦,也没让张良推荐,反而找了个在汉军中没啥存在感的魏无知,究竟是为什么呢?

为何不直接求见刘邦?

为何陈平不直接找刘邦毛遂自荐呢?原因很简单,陈平第一个效忠的是魏王魏咎,但觉得魏王不行,又投靠了项羽,如果直接去找刘邦,或许刘邦会认为他朝秦暮楚,这样的人,如何会得到君王重用?

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陈平只是个文人,如果直接去找刘邦,凭借“救命恩人”的身份,刘邦一定会给陈平极高礼遇,可一个新人,刚刚加入一个团队,未建寸功,便得到老板亲睐,难免引起同事嫉妒,这不利于陈平仕途,聪明如陈平,这一点,如何会想不到?

为何不让张良推荐?

俗话说的好,同样是冤家,张良与陈平,同样都是以智计百出让人熟知,这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人相轻,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

如果去找张良推荐自己,张良会不会给陈平使绊子,这陈平心里没底,毕竟人都是自私的,而且鸿门宴之时,陈平的表现,似乎已经证明自己比张良还要高明,在这种情况下,陈平如何还敢去找张良?

还有一点,自己和张良都是以智谋著称,如果张良推荐自己,让刘邦误以为自己和张良是一伙的,那无论是对张良还是对自己,都是致命打击,毕竟,当时天下两大智囊联手,让正处在幼儿期的刘汉江山易主,也不是不可能。

陈平投靠刘邦,是来升官发财的,不是自寻死路的,因此,陈平无论如何,也不会找张良去推荐自己。

为何要找魏无知?

不能直接找刘邦,也不能靠张良推荐,怎么办?陈平想到了自己的好友魏无知,当时的魏无知,在刘邦军中,只是个可有可无的武将,这样的人,一来,对刘邦没有丝毫威胁,通过魏无知推荐,刘邦的猜忌心要小很多,二来,魏无知也算是“贰臣”,这样的人,在刘邦军中,地位低下,如果想要立足,最好的办法便是抱团取暖,从而更容易让陈平融入他们的集体,陈平初入汉军阵营,最需要的便是一块踏脚石,而魏无知,不大不小,刚刚好。

为何,陈平投奔刘邦时,既不直接找刘邦,也不让欠他人情的张良推荐,反而去找魏无知,您还有哪些看法,欢迎留言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