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三个时代的告白,零差评声优戏剧等你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88
导读

“《三昧》是一部简单的舞台戏剧作品,把最繁复的人间用最简单的方法镜像,不失为一个有趣的玩法。 而这部零差评话剧《三昧》的故事,是围绕着一座戏楼展开的。为了贴近内地观众,李国修老师的弟子一弛重写第二桥…

它是一部仅靠语言来讲故事的舞台广播剧。

它是一部颇具实验色彩与先锋精神的剧。

它是一部仅有三个演员的剧。

它——就是《三昧》。

看过的人这样说

“一出鲜活生动、引得我哈哈大笑的《三昧》,搅起我心底最黑暗的记忆,胸口堵得闷疼,恨不得有一把利刃扎出血来!”

——著名编剧曹禺先生的女儿 万方

“《三昧》是一部简单的舞台戏剧作品,把最繁复的人间用最简单的方法镜像,不失为一个有趣的玩法。来剧场坐坐吧,看看这几条性感的好声音怎么玩转舞台。”

——著名音乐人老狼

“多少野调荒腔,说寻常未必寻常,更能消几番风雨,几许怨女痴郎,拿沧桑不当沧桑,最可叹一望苍茫。”

——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

“你叹剧中人悲凉无力吗?那你自己呢,你也身在命运洪流中,你自己疼惜哀叹过自己吗?哀叹了,又能如何?”

——独立撰稿人吕彦妮

“《三昧》的艺术野心有《茶馆》的影子,有《霸王别姬》的张力,以北京最早的戏园广和楼为舞台,有广阔时空,有史诗抱负,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已足以值得喝一个彩。”

——专栏作家剧评人潘采夫

而这部零差评话剧《三昧》的故事,是围绕着一座戏楼展开的。

广和楼王老板儿子王永清,广和楼前佟记馄饨摊掌柜儿子佟晓武,广和楼前主人查氏家族后人查如意是三个在一条胡同里长大的孩子,经历了民国至当代中国的所有重要历史节点,故事跨度达80年,自民国始,历经八年抗日、建立新中国、十年浩劫、改革开放,至北京奥运会结束。人心随着北京城的几番易名更迭,广和楼却伫立不语慢慢老去,等待着三人的归来……

四年前,当时还在世的台湾戏剧界泰斗、屏风表演班创始人李国修曾带着自己的经典作品《三人行不行》来北京演出。

那是一部由三个演员演绎几十个角色的实验喜剧。为了贴近内地观众,李国修老师的弟子一弛重写第二桥段,用一段发生在北京的故事代替了原本特别“台湾”的版本。《三昧》的形式脱胎于此。

从2011年开始,一弛开始构思《三昧》这部几乎没有舞台调度的舞台剧,写写停停几经易稿直至2016年终于完成剧本的创作。

这期间,国修老师因罹患重症不幸离世,悲痛之余也使他更加坚定了要做这部戏的决心。

《三昧》是“作为对他戏剧人生的小小纪念,作为对无限期停演的《屏风表演班》的大大敬仰,也是对自己跟老师学习戏剧与感悟人生的一段总结。”

“这人呐,怎么爱着爱着,就变成恨了呢。”

“我知道要做个好人,可是架不住我耳边了眼前头都是做坏人的好处。”

名唤《三昧》却何得三昧,相比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多数一昧苦行,唯冷暖自知。

11月10日

14:30;19:30

如论讲堂

100/180/280/380/480元

60/108/168/228/288元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