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生理之心脏篇(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0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14
导读

心脏、脉管和血液在体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系统,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依赖心脏的搏动而运行于周身,从而发挥其濡养作用。 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功能正常,则心之阳气旺盛,阴血充盈,心搏匀调,血脉通利,血行…

心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

主血脉

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环运行的功能。心脏、脉管和血液在体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密闭系统,人体的血液,运行于脉管之中,依赖心脏的搏动而运行于周身,从而发挥其濡养作用。故:

《素问.五藏生成篇》说:“诸血者,皆属于心。”

《诸病源候论》也说:“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循环腑脏。”

《读医随笔》说得更为具体:“凡人周身百脉之血,发源于心,亦归宿于心,循环不已。”

所以血液循环的动力在于心。

中医学还认为心与血液的生成有关,即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上输于心肺,经心阳(火)的温煦变化而赤成为血液,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又说:“心生血。”

心脏的正常搏动要依靠心气、心阳的推动和温煦,以及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从而保障血液在全身的正常循行。

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功能正常,则心之阳气旺盛,阴血充盈,心搏匀调,血脉通利,血行周身,表现为面色红润光泽、舌色淡红荣润、脉象和缓有力、心胸畅达而无不适之感。

若心血不足,血液亏少,则血脉空虚,表现为面色无华、舌质淡白、脉象细弱无力、心胸动悸等;若心气不足,行血无力,脉道不利,血行不畅,则血脉瘀阻,表现为面色晦暗、唇舌青紫、脉象涩滞或节律不齐、心胸憋闷或刺痛,轻者少顷即止,重者可痛至面青、唇舌俱紫、大汗淋漓,甚至可致暴亡。

所以血液循环的动力在于心,临床上常从面色、舌色、脉象和心胸部感觉等方面来观察心脏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正常与否,心脏的正常搏动也要从心气、心阳、心血、心阴的营养和滋润开始。

处方药项目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