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报销腐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58
导读

按理来说财会人员掌管单位财务,应该是一个监督者的定位,然而却摇身一变成为帮凶,也就是这种发票制度上存在的漏洞轻易让公款成为私人埋单的工具。财会人员、审批人员必须弄清楚发票的具体事由,不能见了发票就给钱,对有问…

中央纪委网站近期公开曝光八起违反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其中包括税务总局官员公款旅游违规报销、南京烟草专卖局干部虚开发票套取会议经费用于接待等问题。据“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违规报销涉及面广、报销名目多,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一些落马官员甚至把报销作为贪腐的重要手段。(10月28日 新华网)

十八大后,尤其是“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实施以来,“显性腐败”得到有效遏制,然而“四风”问题积习甚深、顽固复杂,一些“四风”问题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披上“外衣”、穿上“马甲”就又开始暗潮涌动揭竿而起。“发票腐败”就是腐败行为的一种重要变体。

发票本是税收的原始凭证,记录着每笔支出。然而,只是却暗藏着巨大的腐败。梳理各地纪委通报发现,今年以来各地公开通报的违规报销问题不胜枚举。虚列开支、无中生有、变更名目、偷梁换柱……“报销腐败”真可谓是花样百出、千奇百变。有些干部的报销内容几乎无所不包,“生活几乎零成本”,甚至有些落马干部的行贿“黑金”,都能以各种名义入账报销……

其实不难理解“报销腐败”的本质就是一种侵吞公款的腐败行为。无论“报销腐败”怎么换“马甲”,披“隐形衣”,说到底就是根深蒂固的特权思想和贪腐观念在作祟。因此笔者认为,“报销腐败”是毒瘤得治也必须治,遏制“报销腐败”须猛药去疴,标本兼治。

“报销腐败”言简意赅,就是发票报销引发腐败,根源在发票上。正如报道中一名财会人员所言,“报销腐败”往往是在领导授意安排下,财会人员参与造假。按理来说财会人员掌管单位财务,应该是一个监督者的定位,然而却摇身一变成为帮凶,也就是这种发票制度上存在的漏洞轻易让公款成为私人埋单的工具。因此,要从严规范财务报销制度,建立发票报销责任体系。发票上必须注明购物清单,必须有责任人签字背书。财会人员、审批人员必须弄清楚发票的具体事由,不能见了发票就给钱,对有问题的发票要坚决退回。明确报销人、经办人、审批人每一个环节的责任,责任到人。

发票腐败”源于监管的漏洞。目前被查出“报销腐败”问题的多是由于内部人士举报。如果眼光仅仅盯着发票,从内部求解,等同于把反腐败的重任交给自律,根本就是缘木求鱼,治标不治本。当然,治理“发票腐败”,管住发票完善制度只能治标,加强监管才能治本,标本兼治才能达到猛药去疴的效果。因此,监管部门要强化对公共财政的监督和约束,牢牢关住官员随意报销公款的权力,要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信息公开,将开支事由和款项公之于众,强化社会监督。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此外,还需加大惩戒力度,让违规报销者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作者:清风徐来)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