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墙纸墙布大会观察_墙布究竟还有没有未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06
导读

首先大家都知道这种数据统计,只要企业不配合,说多少就是多少;第二,都是业内品牌,我的数据不一样要冲到第一,但是也绝对不能落后,因为直接关乎招商的脸面问题。 作为行业媒体,更多时候应该将目标聚焦到墙布的中小…

探讨一个行业有没有未来,看似是一个非常大格局的问题,实则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件关乎他人生死的小事。

从近两年的各种行业论坛来看,很多活动主办方特别喜欢傍行业“大牌”。为什么要给这个大牌加双引号?前些时日,曾有设计师在面对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听到很多墙布企业家在讨论一个亿的小目标时,我就在琢磨,他们是指生产出货量一个亿?还是零售销售一个亿?还是利润一个亿?”

数据掺水下的墙布“伪大牌”

作为墙布人,我相信这一个亿的小目标,究竟是意味着是出货量、零售销售量还是利润?答案不言而喻。在今年的世界墙纸墙布大会上,主办方给出了300亿的墙布市场份额,单从数据上来看,那么从去年到今年,说明墙布行业的市场份额并没有如大家口中所言,呈现上涨趋势。

去年也曾有相应的行业协会发出墙布市场份额的统计,给出的答案,同样是300亿。从多年的行业观察来看,这两场数据并不一定精准,甚至只是一个臆测数据。只要是吹牛不用交税的数据,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往大了报,往多了报。这是为什么呢?第一,首先大家都知道这种数据统计,只要企业不配合,说多少就是多少;第二,都是业内品牌,我的数据不一样要冲到第一,但是也绝对不能落后,因为直接关乎招商的脸面问题。

所以大家在外面听到某某品牌年销售多少的时候,果断折半,才有可能是他们的实际数据。数据掺水就如同行业价格乱象一般,令人习以为常的同时又让人无可奈何。由此可见,墙布行业并无所谓大牌,只是暂时报表上对外的风光。

“傍大牌”背后是品牌缺自信

回到前文的问题,为什么活动主办方都喜欢傍行业“大牌”?同样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问题,只要把当前几个业内的所谓大牌请来,其他的绝大部分中小品牌都会尾随而至。

一直以来,墙布行业都有两大明显的特性,第一跟风;第二抄袭。只要有一款好的产品出现,大家就开始各种抄、各种仿。同样,当一些所谓头部企业稍有风吹草动时,不管是培训也好、明星代言也罢,甚至仅是出席一场活动,都会拼命去跟风,反正别人在做,就算错也不会显得那么落寞。

这也反应出一个潜在的问题,企业缺乏行业安全感和品牌自信。当大家都没有方向的时候,都想进来听一听走在前面的人的感想感言,顺便借机偷窥别人的方式方法。也不管这个感想感言是真是假,只要能找到抱团的心理慰藉,就感觉自己不那么孤单。因此,很多媒体在邀约客户参加某某活动的时候,有两个问题一定会被提及,“都有哪些品牌参加?”“某某品牌参加吗?”

看风使舵,成为了墙布企业内心深处唯一的一条安全线索。

“活着”才是一切问题的基础

“墙纸墙布到底能做多大?”“品牌发展何去何从?”“未来两年的发展机遇在哪里?”从世界墙纸墙布大会的三大论坛议题来看,也能够窥见墙布行业当前的窘境。

俗话说,越缺什么就越要去鼓吹什么,说得多了就算骗不了别人,总能骗骗自己。“墙纸墙布到底能做多大?”其实应该把“多大”去掉,好好问问大家,墙纸墙布到底能做吗?那么可能也有人好奇,在这个论坛上这些所谓的大咖都给出了哪些见解?总结了一下,无非两点,创新和多元化。你看,不管在任何时候,所谓大咖们都还是喜欢给你灌鸡汤,也不管这个鸡汤他自己消化的怎么样。

“品牌发展何去何从?”,其实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品牌”,与“何去何从”无关。一个连基本的品牌意识(或素养)都不具备的行业,就去和人家谈发展和出路,无异于自欺欺人。什么是品牌?首先它是一个文化价值的体现,是一个整体形象的输出。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看,有多少企业连自己的品牌文化和VI都还没弄明白,就已经对外嚷嚷着我是品牌。

至于“未来两年的发展机遇在哪里?”,乾庄汪建卫的回答算是一语中的,“我们应该先思考怎么活下去”。只有活着,才有资格聊机遇。

罪恶的劣根在于“顶层”

作为行业媒体,更多时候应该将目标聚焦到墙布的中小阶层,听听他们的声音,因为他们才是这个行业的大多数和未来。很多墙布人习惯性地将行业乱象归咎到这些中小企业的头上,其实真正的劣根,反而在行业顶层。

领绣推出28元/m²的墙布之后,大家都开始一窝蜂地做低价格;而一向主打情怀的汇明也开始推出廉价品牌,虽然对外有各种高大上的说法,但说白了就是想自己去掠夺低端市场。在行业如此艰难的情况之下,规模稍大的企业,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寻找增量,虽然不能怒其不对,但也绝对不是一件值得鼓励和骄傲的事。

当大家都开始在低价市场里厮杀的时候,这个行业距离死亡就不远了。

没有半句“真话”的虚荣宣传

那么墙布行业究竟还有没有未来?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应该在领绣、汇明等所谓自我标榜为一线品牌的身上找,应该重新将目标聚焦到年销售额在两三千万的腰部企业群,这些才是行业的真正主体,只有给他们好的引导,这个行业才真正有出路。

很多企业一旦被放到大台面,就不敢直视行业的脏乱差,动辄就是品牌如何布局、招商数据如何漂亮、未来五年的战略在哪里……。漂亮的场面话大家都会说,但未必经得起考量,想要让企业在正儿八经的访谈或论坛中,不说废话、套话,分享真经验、真心话着实是难于上青天。

各种高峰论坛、大型访谈的频繁出现,也不见得就是多了一个分享的窗口,只是满足了一小撮人的虚荣心。如果有人愿意逐一去翻听,你就会发现,企业只是在争一个露脸、宣传的机会,在镜头前面说了些什么?事后完全不记得,是不是干货?于他们而言更不是关心的重点。所以媒体很多兜兜转转的对话,其实都是无用功,挖不到真线索,吐不了金玉良言,甚至沦为企业打卡式的宣传附属品。

没有未来,只有寒冬

在今年这样的寒冬之下,楼市的持续动荡,让许多头部的大家居企业都开始陷入了负增长。墙布仅作为墙面装饰材料的一种,虽然大篇幅地掠夺了墙纸的份额,但是涂料、硅藻泥、墙板等老牌对手依旧虎视眈眈,甚至新兴的艺术涂料都有一争高下的架势。在这样的生死存亡之际,先“图存”再“求变”才是墙布企业该有的态度。

墙面未来的市场份额,只会越来越大,但墙布仅做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能瓜分多少,取决于当前这些迷茫的腰部企业需要花多长的时候才能达到“一个亿的小目标”。

品牌的发展决定了行业的未来,但如果在未来的一年里,大家依旧只是喊喊口号、做做样子,那么300亿依旧会是明年被重启的数据,甚至会在300亿的基础上做“减法”。

于别人而言,未来已来,但和你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行业有觉醒,企业才能一起看到明天的太阳。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