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家认为龙岩清汤粉历史悠久,什么几百年的历史,其实不然。大概也就五六十年的历史。
清汤粉的创始人,有三个:“三代二(已故)”是一个,现在曹溪老街泉旺和三代泉兵是他的两个儿子开的,“三代二”是人名,老一辈的人都懂,泉兵为了打招牌用了“三代”,红旗是泉旺的妻舅!
还有现在北门的椿记是另外一个创始人叫:“大嘛二”的还在,椿记是大嘛二的儿子开的!
第三个是叫:“炎村”的也很老了,他的孩子叫“余”也在曹溪老街(泉旺店铺上去那一家),现在不如以前了,其实炎村以前的味道也很不错,后来去炒菜了,不专心所以清汤粉反而不如以前了,原来有两个儿子开,现在只有一个了!
我说的其实曹溪老一辈人都懂得,只是不敢误人子弟说什么历史悠久,几百年什么的!最早在老街的大榕树下(现在曹溪酒家)那个店铺,一碗才1.5毛,但也不是常吃,因为穷,那时吃的人寥寥无几,那像现在热闹,据说此前是1.2毛,我就没有这个福分了。
龙岩米粉尤以苏板米粉为佳,是选用优质大米、传统的手工工艺精制而成。色白质韧,一煮即熟,经久不糊,润滑可口,这是指粉干,(现在的铁山鱼粉花蛤粉就是用苏坂粉干)。而早期曹溪清汤粉都用本地的(曹溪老大队的)鲜米粉,现在主要用东肖的米粉(因要用三相电)清汤粉无法在外地流行的主要原因,因为无法用本地的米粉所以无法流行。
清汤粉主要有两种配菜法,一是韭菜豆芽式,即在主料粉中加入韭菜豆芽,配上肉类;另一类则是青菜式,用烫熟的应时节蔬菜搭配。不能久煮却能煮出美味的清汤粉以其粉之滑腻白嫩,汤之鲜美而引人。不过窃以为这粉除滑溜丢的,另一特点就是粗以外,并不怎样可口。那么关键的关键就是在那汤中了!其味甘爽口却不甜腻,油葱之香能带出骨头汤鲜美精华!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五大法宝!
一、甜爽!源自汤中加入的冰糖。因而清凉甘美,不像砂糖加多了会腻,又不像味精平乏,更不会如糖精中的苦涩。简而言之,一个“好”尚不足修饰其美味之留人唇舌,舔齿不忘。
二、鲜美。并不是鱼汤加羊汤就是最“鲜”的汤。清汤中的鲜,除以猪骨熬出的精华,据说更加入了一味:蜥蜴!它就是所谓的四脚蛇,蛇肉以鲜美而诱人,此物自也备其风味!但未亲见,90年代初期进闽大的三一九国道东面那家老板姓游的据说就放这个,但这人最后老婆离婚远嫁台湾,也算报应了!
三、一锅汤由早煮到晚。保持它的鲜度的方法就是在一大锅汤里加入1、2滴乐果——没错,就是大家想的那种喝下一瓶会口吐白沫,不及时洗胃就要升天挂号,喷在果林菜地里能有效杀虫的农药。也有传说,但不可信!
四、令你回味的味道啊。也许这材料会让人遐想——清汤中还加了xx壳下去煮。虽然事实证明它是适量的,但也许你就有点上瘾了。当然你的身心是健康的,神经是正常的,钱袋是饱满的……在90年代应该有加,xx壳很便宜的在药店就有卖;
五、杜帖。一种鱼干捻成粉状加进去的,这清汤粉的清汤用筒骨加适量冰糖、盐、味精、肉和地瓜粉在汤水里烫,肉的鲜味又进入汤水中,有的还加鱿鱼干等;
越多人吃味道越清,反之则浊,这个用泉兵店做例子:原来泉兵店铺在进老街一条路(特色酒家进去30米左右)位置,因吃的人不多(当时大家认准泉旺的)所有汤水没有现在的清,泉兵是看见红旗清汤粉的生意好所以搬到现在的七九的店铺,有“三代二”的真传(泉兵跟三代二最久),打出“三代”的招牌加上吃的人多了汤水也就清了,所以生意又比红旗好了,后来七九看到清汤粉生意大有可为所以把店铺要回来自己开“七九清汤粉”了,泉兵只好又另寻店铺了!
清汤粉来是龙岩人的骄傲,有独特的风味,倍受闽西人民和外地朋友亲睐,更无时不刻牵绕着世界各地闽西华侨和游子的心。许多回来的闽西人一到龙岩第一个心愿就是想吃一碗清汤粉,一时间忘切所有旅途辛酸劳累,勾起对家乡的无限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