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危房子女不愿修 法官圆满化解纠纷
法官提醒:赡养老人是子女不容推脱的义务
长沙晚报11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炎皇 通讯员 黄俊峰)前两天,气温骤降。但宁乡青山桥镇上流村的石某良和李某娥两位老人心里却无比温暖。在流沙河法庭龚洪胜法官的斡旋下,他们和子女僵化的关系解冻了。
父母子女闹僵了
年近七旬的石某良和李某娥老两口,自今年10月以来,总往流沙河法庭跑。他们想找法官“帮忙”,向亲生儿子“要”赡养费。
石某良夫妇有两子一女,子女成家后都在城里安家,两位老人则独自生活在乡下。几年前,两个儿子因老家房屋及宅基地的归属问题产生分歧。大儿子石某华不满两位老人曾表示过要将房屋及宅基地留给小儿子石某桥的做法,几年来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现在两位老人乡下的房屋已被列为危房,需要修缮。因石某华拒绝出资,故两位老人的另外两个子女也一直没有出资。无奈之下,两位老人只能将子女们告上法庭。
融情调解化纠纷
立案后,流沙河法庭的法官龚洪胜考虑该案为赡养纠纷类的案件,如果直接依法判决,无疑是在已经出现亲情裂痕的伤疤上“撒盐”,不利于后续家庭关系弥合,便将案件反映给了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支两委,希望联合大家对该案进行融情调解。
18日,龚洪胜组织人民调解员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以及三个子女来到老人家中,首先与石某华进行了沟通。“作为子女,无论贫富,你都有义务赡养父母,不容推脱。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我们将依法判决,如果不主动按判决履行将依法强制执行……”调解现场,龚洪胜告诫说。了解了不尽赡养义务的法律后果,石某华开始动摇,龚洪胜敏锐地把握住他松动的心态,继续对其释明法理。与此同时,人民调解员和村支两委的干部也一起给他做思想工作,以亲情为纽带进行感化和教育,石某华的态度终于转变,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大家庭重归于好
最终,法官在合理、合法、公平的前提下,促成双方达成调解:明确了三个子女赡养父母的方式;两位老人的房屋和宅基地以及祖业宅基地分别归石某桥所有,石某桥负责修缮房屋并为老人提供安全住房;两个老人拥有的责任田中的糯米长坵及旱土归石某华所有,若石某华需要在此基础上建房,且未通过相关部门审核,则石某桥自愿将祖业宅基地与之对换。自此,三姐弟之间的矛盾也烟消云散,都争相拉着父母的手有说有笑,更是争着要在房屋修缮期间将两位老人接到自己家中居住。
临走前,两位老人一直握住龚洪胜的手,感谢大家为了他们的家事奔波,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家庭矛盾,让这个大家庭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