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驱寒气,南北冬食大作战,你站哪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93
导读

再仔细一看钵子菜,无论是地上跑的鸡鸭鹅,还是水里游的鱼蟹龟,亦或是家常素菜小豆腐,没有什么是一个小钵子炖不起来的,咕嘟咕嘟热辣辣的就能开吃。 再看看这些南北御寒的食物,火锅、钵子菜、铜炉、打边炉、砂锅粥、…

隆冬的凌晨,地面上铺着一层薄薄的银白色的霜花,四周一股股寒气直往骨头缝里钻。伴随着日渐下降的气温,冬天不约而至;清晨起床开始变得艰难,躲在被窝里的暖意让人舍不得脱离。

北方11月中旬左右就进入供暖期了,在室内穿着背心吃着冰棍,热得直流鼻血。吃酒喝肉更是北方必备御寒手段。只有增加身体热量才有勇气走进寒风所以不是北方人抗冻!是北方人只在室内抗冻!

没有暖气的南方人,只能靠空调、电暖器、煤炉、热水袋、暖宝宝...晚上睡觉全靠电热毯,还不敢轻易翻身,实在冷得不行就出门晒晒太阳。南方的室内保暖神器也是层出不穷,充电发热鞋、全身睡袍、加热手套、加热桌垫。

冬日里最温暖的食物,这一口热乎的你最中意哪一个呢?

1.重庆火锅

在重庆,火锅在重庆人眼里地位有多高?冬天嫩个冷,是时候来一顿火锅了!吃了身体暖烘烘的巴适!重庆人一年四季都在吃火锅中度过。重庆火锅种类只有两种,一种辣,另一种就是特辣。火辣辣的牛油汤底,翻腾滚烫的辣子才是冬天最温暖的一把火,不点鸳鸯锅是对重庆人最起码的尊重,鸳鸯锅请绕行!

有数据显示,重庆人几乎每4顿饭就有1顿是火锅!一年吃火锅可以吃掉120个亿。可以夸张点说,重庆GDP的半边天都是火锅撑起来的!

适宜人群:不怕辣辣不怕,冬天和三五好友一起想吃热乎的,这一口巴适!

2.湖南钵子菜

南方普遍湿冷,冬天尤甚。而湘西地处洞庭湖,冬春寒冷潮湿,钵子菜正好能驱寒去湿,增进食欲。不论什么食材只要放进这瓷钵瓦罐里,置于小火炉上滚一滚,这鲜味便随着热汤里的小气泡一个一个冒出来了。所谓一滚当三鲜。

提起常德钵子菜,脑海里几乎立刻闪现“一滚当三鲜”这五个大字,翻滚的汤汁、热烫的菜肴、冒着热气的钵子……鲜红的辣子和各式菜肴随着汤汁就这么翻滚着,那股热辣的感觉几乎瞬间就爬上舌尖,令人食欲大开。再仔细一看钵子菜,无论是地上跑的鸡鸭鹅,还是水里游的鱼蟹龟,亦或是家常素菜小豆腐,没有什么是一个小钵子炖不起来的,咕嘟咕嘟热辣辣的就能开吃。

适宜人群:老少咸宜,钵子菜种类多,荤素都可,辣不辣都可,冬天一口暖身心!

3.东北铁锅炖

小鸡炖蘑菇,排骨炖豆角,鲶鱼炖茄子,猪肉炖粉条,在东北,每一样食物都能跟一口神奇的铁锅发生某种叫作「炖」的关系。冬天的东北不仅有冰雕雪雕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还有最好吃的铁锅炖。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屋里摆上热气腾腾那么一个大铁锅,小鸡、排骨、蘑菇、豆角烀烂了开整,是餐具也是炊具,这才是最具东北气质的一餐!如果问一个东北人去东北最好的季节,他多半会跟你说冬天,而且是冬天最冷的时候。越冷越好这一口,越吃越热乎。

适宜人群:老少咸宜,小鸟胃的人士要注意,东北炖对南方人来说是吨吨吨吨的分量!

4.老广打边炉

广东人认为打边炉不是火锅,区别是在“吃什么”上。广东是沿海城市,在自家泥巴做的炉子里点起木炭,上面再支起一口泥做的锅子,也就是砂锅,锅里放上高汤或是沙爹汤,呼朋唤友大家一起带着各自打渔剩下的食材,聚在一堆一起涮海鲜着吃。

广东人打边炉,锅底大多数海鲜汤,还要配些虫草菇子之类的补品,所以基本上都是清汤锅,涮的食材,也基本是生猛海鲜,基本都是“见火就熟”的。

广东人的传统是秋冬打边炉,春夏绝对不吃,因为热天里会“热气”,也就是上火。

适宜人群:老少咸宜,老广味道,滚滚来!

5.东北烤红薯

东北烤地瓜,两大烤之一。长时间烧烤后的地瓜,浓浓的香气,绵密可口,东北烤地瓜与其他地方不同,还会把皮都剥掉,这样烤出来的地瓜最是香甜软暖。最重要的是,买一个烤地瓜不仅能吃还能捂手,一举两得。

再看看这些南北御寒的食物,火锅、钵子菜、铜炉、打边炉、砂锅粥、羊肉煲、烤红薯...这个寒冷的冬天,即使是讨论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心里都是暖暖的呢!冬日里最需要的就是一口热乎的,这一碗热乎你最中意哪一个呢?

图文:部分素材源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