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五名将六国公中,这五位皆堪称一代名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36
导读

其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二年,北伐中原,常遇春被朱元璋任命为征虏副将军,配合徐达攻打北元,是朱元璋账下仅次于徐达的一名武将。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与元朝的大决战中,他跟随徐…

今天笔者和大家讲的故事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从当年地主家的放牛娃成为后来大明帝国的开创者,这条道路可谓世间最难的道路之一了。

但他成功了,一路上横梗在他面前的对手张士诚、陈友谅等等都被他一一打败,最终成就一番事业,1368年朱元璋创业成功,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首先就封赏了6大国公,其中就有5位是为他带兵南征北战的大将军,为建立大明王朝,开创了不世功勋。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大明的开国名将。

1、徐达,魏国公徐达位居各大武将之首,是最被朱元璋器重的大将军。

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

1368年江南基本平定,朱元璋南京称帝,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代替朱元璋率领25万大军北伐,攻打残元势力,同年8月,徐达大军包围元大都北京,并顺利拿下元朝都城与皇宫,元朝灭亡。其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2、常遇春,被封为鄂国公,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

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常遇春被朱元璋任命为征虏副将军,配合徐达攻打北元,是朱元璋账下仅次于徐达的一名武将。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效命疆场,尽瘁而终。朱元璋对常遇春很爱重,认为常遇春的功勋“虽古名将,未有过之”。

3、李文忠,曹国公,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今安徽明光),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

在明朝初期朱元璋与元朝的大决战中,他跟随徐达常遇春一起参加北伐,被任命为偏将军,后来常遇春死后,李文忠被授为征虏左副将军,配合徐达继续征战北部边疆,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

4、冯胜,明朝开国名将,初名国胜,又名宗异,冯国用的弟弟,安徽定远人,喜欢读书,通晓兵法,元末结寨自保。洪武二十年(1387年),以冯胜为大将军,与傅友德、蓝玉等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肃清元朝在辽东的势力。

因累积军功而受封宋国公,“诏列勋臣望重者八人,胜居第三”,女婿朱橚亦曾因秘密会见冯胜而被朱元璋严惩,后以功高遭太祖猜忌,赐死。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宁陵王,谥号“武壮”。

5、邓愈,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天生魁梧,勇武过人。

16岁领兵抗元。1355年(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赐其名为邓愈。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江苏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

后转战浙西,屡败元军。累积军功屡次升官,历任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右谕德。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朱元璋本人也是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政治、军师天赋都是皇帝中的佼佼者,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其中最重要的功绩便是是驱逐胡虏,除暴乱,拯救汉民族,恢复了中华,带领华夏复兴。

他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直到南京登基,和他的文臣武将所走的这条道路,不仅仅是为私人和某个阶级的利益,如同他的自述——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更多的则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