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如何演变的?康熙时文武双全,清末却只会抽烟遛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574
导读

实际上,八旗子弟不止有满族,也有汉族,蒙古族,鄂温克,达斡尔等多个民族,他们的祖先无一例外都是曾经的旗兵。意思也很简单,就像一个单位要招收十个人,但报名的有一百个,旗兵名额也是有一个固定额的,而这个…

满族,古称女真族,女真族的战斗力可以说十分的强悍,古话有云“女真不满万,满万即无敌。”

这一点在清朝开国初期也的确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时满清八旗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拥有极强的战力,个个都是善射能骑的老手。

这些旗人对清朝建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因此清政府给予了他们很多的优惠政策,他们的后代也就成了所谓的八旗子弟。那么今天我们便来聊一聊这些八旗子弟的演变过程。

实际上,八旗子弟不止有满族,也有汉族,蒙古族,鄂温克,达斡尔等多个民族,他们的祖先无一例外都是曾经的旗兵。

有些人祖上官做的大,自然能受其荫补,也去当个官员,祖上官做的小的,也能去成为一名旗兵,整日领公粮,基本上也不用打仗,等于说白拿钱不干活。

康熙那会,八旗子弟还是比较好的,因为毕竟建国没多久,不少人还都在严格要求自己,平日里苦练骑射,还学习汉语满语,也算得上文武双全。

但八旗子弟越往后,就越不行了,不仅很多人不会骑马射箭,甚至有些人连自己民族的语言都不会说。而且到了嘉庆道光年间,这些旗兵的名额便有所不足了。意思也很简单,就像一个单位要招收十个人,但报名的有一百个,旗兵名额也是有一个固定额的,而这个固定额的增长却根本赶不上八旗子弟人口的增长,所以道光那会很多人祖上也是旗兵,但家里却穷的叮当响,也入不了营。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有志之士就觉得不能混吃等死,于是纷纷出去谋求发展。但这些人在八旗子弟这个集体中占比并不算多,绝大多数八旗子弟还是过着醉生梦死,肆意挥霍的日子。并且这些人还很看不起那些谋求发展的旗人,他们觉得如此做丢了旗人的脸。如此下来,出淤泥而不染的毕竟只是少数,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也放弃了梦想,整个集体开始彻底走向腐朽。

待到清朝末年,那八旗子弟的日子过得更舒坦了,通常就是啥事也不干,整日就知道出去遛鸟,斗鹰,抽大烟,还超级喜欢攀比。这个时候的八旗子弟是最软弱最无能的时候,活脱脱的就是个懒散浪徒,全无昔日女真的斗志,他们的祖先要是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必定会被气得半死。

而八旗子弟这个词的形容面也越来越狭隘,刚开始是指所有旗人的后代,到最后专门指清朝末年那些醉生梦死之人。

但这不代表所有的八旗子弟都是不求进取之辈,我国近现代优秀作家老舍便是那出淤泥而不染之人,他虽为八旗子弟,但却没有丝毫恶劣秉性,反倒是极其厌恶这种行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