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1000公里考军校!朱德志向远大,还到医院做一事_戒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55
导读

朱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染上了烟瘾,这也是朱德时常懊恼的原因,故而当朱德找到自己一直寻觅的光明之路后,毅然要戒除自身的旧习,以全新的身心面貌投入新生。 众所周知,朱德成功地戒除了极其难戒的烟瘾,从此…

作者:亚克西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人们常常用“凤凰涅槃”这个词,来比喻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物,割舍断绝自己陈旧的一切,彻底重获新生的过程。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非有超群出众的坚强意志和决心不可。历史上真正能做到这种前后判若两人的变化,成功范例并不多见,我军缔造者之一朱德,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人。

朱德,1886年出生于四川仪陇一户佃农家庭,父亲望子成龙,不想让儿子贫苦一生,东拼西凑供朱德读书成才。朱德发奋学习,最后考入师范,回乡做了一个小学体育教师。

多年在外求学,朱德接触到了许多进步思想。在当时,能实现理想抱负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参军。于是,青年朱德放弃了安稳的教员生活,从成都会同友人,步行约1000公里,赴昆明考入著名的云南讲武堂学习。

毕业后,朱德参加了辛亥革命,又参加了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成为滇军中的一名骁将,官职一直做到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

按照旧军队的标准来说,可谓步步高升、飞黄腾达。在那个时代,能到这一官位,即使是富有良知、爱国爱民、体恤部下的官员,那也是“要钱有钱、要权得权”。

然而,朱德始终保持着一份追求,他青年时代立下的要为改变不公制度的愿望,始终不曾熄灭。他多年奋斗,可是依然感到困惑迷茫,觉得自己没有找到真正的道路。

直到中国开天辟地一般迎来了新思想新革命,一直苦苦探索的朱德,立即敏锐地感受到了。他惊喜地发现,这些革命思想就是他多年追寻的理想。过去只是自己内心的梦想,不知道如何实现。而这些新思想有着极其完善的体系,和具体实施的步骤纲领。朱德犹如大旱之地得沐甘霖,欣悦振奋。此时他虽然年龄偏大,可依然如同为寻觅真理而激情澎湃的少年一样。

在促成朱德发生人生转变的因素中,有一个重要的好友,此人名叫孙炳文,早年参加同盟会,曾经参加刺杀摄政王,后来担任《民国日报》总编辑。

孙炳文和朱德一样,也在民国成立后倍感失落,觉得眼前的一切并不是自己梦寐以求的道路。后来孙炳文率先接触到新思想,加入了我党,他敦促好友朱德来北平入党。

这个时候,朱德也遭遇人生的关键时刻。由于朱德看不惯云南督军唐继尧的统治,联合几个滇军将领驱逐了唐继尧。唐继尧便趁朱德等进步将领出滇北伐之际,卷土重来,又攫取了云南大权,并对朱德等人进行通缉,朱德不得不面临新的抉择。

朱德应孙炳文的邀请,准备北上,走上全新的人生道路。

但朱德也感到,自己在旧军队太久,不由自主地沾染上太多不良习惯。虽然自己也曾抵制,但染上的一些习惯仍有不少,他不想带着这些加入新队伍。他北上之前,他决心给自己来一个彻底的洗心革面。

朱德没有直接去北平,而是先去了上海,找到一家外国人开办的当时条件最好的圣玛利亚医院。朱德去医院做什么呢?

原来,朱德要以一种近乎“壮士断臂”般的决心毅力,戒除掉自己沾染的一个恶习——烟瘾!

不理解旧中国情况的现代人,对有烟瘾的人更多会有一种“咎由自取”、不能洁身自好的判断。其实在那个时代,大烟并不是严禁之物,相反早已成为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就如“油盐酱醋茶”一样,成为许多人的生活必须品。

旧时代,许多人际交往都离不开这种“特殊款待”。尤其是官场商圈,更是成了习例常规。朱德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染上了烟瘾,这也是朱德时常懊恼的原因,故而当朱德找到自己一直寻觅的光明之路后,毅然要戒除自身的旧习,以全新的身心面貌投入新生。

众所周知,朱德成功地戒除了极其难戒的烟瘾,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后来成为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总司令。他的戒烟经历,让人感佩尊敬,直至现在也值得屡戒屡败的烟民们学习:戒烟难,难戒烟,想想朱老总!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