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局和明政局发布的有效统计,2018年全国结婚率创6年来新低,在民政部发布的《 2018年第4季度各省社会服务统计数据 》中,离婚/结婚比同样让人心惊。
更可怕的是大多数离婚时间都是在婚后2~7年,一般这个时间,都有孩子了。但是很多父母不论自己是否相爱,但是对孩子却是依旧的关爱有加。
近日一组图片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以前只知道结婚需要庆祝,现在离婚都要庆祝了吗?图片中是在KTV,一位母亲现在屏幕前面一只手拿着话筒,一只手拿着酒瓶,身后贴着横幅“离婚快乐,苦尽甘来。横批是热烈庆祝离婚。”,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离婚都要庆祝了?这位母亲在哪里深情地歌唱,关键还是孩子坐在她的旁边,一脸惹人怜的表情看着自己的母亲,实在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在干什么,那个眼神充满了无可奈何。那么父母离婚到底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呢?
对此网友们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网友一:孩子有什么罪呢?
网友二:孩子有些许迷茫!
网友三:如果婚姻完全没有感情了,离婚反而对孩子是好事,没有感情的婚姻天天吵架,对孩子成长也是一种伤害啊!
在日常的生活中,不难发现,父母离异的孩子在很大的程度上都会受到不等的伤害,如果关爱和疏导不当,就容易形成以下扭曲的心理现象。
一、父母离异给孩子来带的影响
1、悲观自卑、敏感脆弱
父母就像是孩子的保护神,父母离异后,孩子处在一个没有父亲或者没有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减少了这份安全感和优越感,从而在孩子心里就会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 “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这样消极悲观的想法,在与别人相处中自已觉得会低人一等。
如果父母离婚之后,对孩子的照顾与之前有巨大的反差,这样的情况下会使孩子的心理变得非常的敏感,巨大的落差让孩子感觉不到爱,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封闭自己,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2、自闭抑郁
家庭的不和谐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内心出现问题。父母在离异前后如果吵吵闹闹,这样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
双方重组家庭后,父母对孩子再疏于关心,孩子与他们的亲情交流就会受到限制,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在家庭中被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就会容易产生孤独感,行为上会表现出离群,情感上易于自闭抑郁,不愿轻易与别人交流。
3、胆小怯懦
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自已的感情和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具体表现为平时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
久而久之,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对父母敬而远之,从而变得胆小怕事,遇人遇事怯懦退缩。
4、叛逆难管
离异后的孩子有的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愿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可能会养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坏脾气,由于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他们会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感,从而易于出现叛逆的心理,让人难以管束。
5、恐惧未来婚姻生活
很多恐婚的人群都是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这些人的内心里是不信任婚姻的,所以长大之后很可能不愿意结婚,甚至对任何感情都存在怀疑的态度。
6、性格会变得越来越独特
有的孩子是从外向变得内向,因为觉得再也没有爸爸妈妈的保护了,甚至要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还要学会看别人的眼色;有的孩子是从内向变得外向,也是因为要寄人篱下,父母不在身边,一夜间就长大了。
以上是父母离异会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影响,那么父母离异以后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1、要尽量让孩子过有父母关爱的正常家庭生活
孩子生活在离异家庭,家长要记住父母依然是父母,要珍惜自已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即便再婚了,那也要依然承担起父母对孩子养育和教导的一切责任。
2、孩子有与父亲、母亲通话见面的权利
在平时,要让孩子继续与自已的父亲或母亲通电话,让他们正常见面,要让孩子知道即使父母分开了,但是他的家还在,他的爸爸妈妈还是和从前一样地爱着他的。
3、在孩子面前维护对方形象
离异的夫妻就要收起对对方的怨恨,不要说对方的坏话,而是要维护对方的形象,继续维持父母在他们心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
4、要与孩子的学校保持良好沟通
你可以告诉孩子的班主任,即使离婚了,在有关孩子学校教育方面,你和你的前妻(夫)应有同等的知情权,要把自已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闪光点告诉给老师,让孩子甩掉自卑的包袱,使其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5、在教育孩子方面达成共识,尊重拥有监护权的父(母)制定下来的规矩
比如什么事情是在那个家庭里不可以做得,那么在这个家庭也同样不可以做,这样就不会让孩子在新的家庭里出现不适应的问题,不会因为父母的补偿讨好而害了孩子。
6、保持对孩子的爱
保持对孩子一如既往的爱,是最重要的,如果因为种种客观原因无法保证的话,也不要刻意回避,可以适当和孩子说明,尽量取得孩子的理解与信任,而不要欲盖弥彰,那样的话,得不偿失。
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每位父母在离婚前都要认真地考虑到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