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街头写对联,一副三五枚铜元,顾客的一个举动让溥仪无地自容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都是封建王朝,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土崩瓦解,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从此结束了。既然结束了,那么最后一个皇帝去干嘛了呢?
被逐出宫的废帝溥仪定居天津,百无聊赖的他舞文弄墨打发时光,而身边人趋炎附势,颂其文字为“御笔”,纷纷求字收藏,让溥仪好不惬意。
当时,天津的民间文人,有春节前沿街书写春联讨钱的习俗,称为“触黑”。溥仪听说了这个习俗,颇有感慨。他心想,一个皇帝沦为普通平民,与一般潦倒文人何异?又想到过去听过的一个传说:孔子在周游列国时,贫困潦倒,曾以书法行乞于市。
有年春节前,他忽发奇想,要仿效民间文人到街头“触黑”,炫弄一下书法。于是,便乔装打扮,自备笔墨,“毛遂自荐”给沿街商铺写春联,每副开价不过铜元三五枚。
于是在岁末之际、他便也化装成为一个窘困不堪的文人,带着纸墨笔砚,来到街头,给沿街店铺写春联,商铺大多以白眼相待。再见其书法不过如此,落款“青巾”,名不见经传,更是不悦。他每写一副,索要铜元三、五枚,有的店铺付了笔资后,当着他的面,便把刚写的春联撕得粉碎。
溥仪忍气吞声接连走了几十家铺商,写了春联七十余副,也受了一肚子冤枉气。第二天溥仪便派人以每幅一百元回收落有“青巾”下款的春联,结果只有四副保存完整被买回。
这消息传出后,最后悔莫及的还是那些“不识泰山”的商家,人们才知道“青巾”原来是“清帝”的改写,所有被写过的铺商都追悔莫及。这送上门来的“财神”怎么就“有眼无珠”对面不识呢?
很快,这消息传到北京,自此,京津一带的商家,再也不敢怠慢上门“触黑”的文人,生怕其中就隐匿喜好“书春”的废帝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