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屏幕手机
和明星同台“K歌”的AR演唱会
智能物流机器人、远程互动教学
这些充满“未来感”的情景
很快就将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因为它——
5G,来了!
把握技术创新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
促进全球5G技术充分交流及共同发展
11月20日-23日
首届“世界5G大会”
盛装亮相北京亦庄
世界5G大会
相关研究显示,到2035年,5G为全球创造的经济产出将达到12.3万亿美元;据测算,2020年-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310万个。
首届“世界5G大会”由北京市政府、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主办。大会以“5G改变世界,5G创造未来”为主题,以推进国内外5G应用发展为主线,包含会议论坛、展览展示、应用设计揭榜赛三大板块。
全球瞩目,大咖云集
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知名企业和众多通信领域的科学家
数百名重磅嘉宾亮相
健康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智能制造、智慧教育
与5G发展应用相关的各类高峰论坛
可谓高朋满座
这样重大的科技盛会
怎么少得了北航的身影呢?
大会的这个高峰论坛
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与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协办
北航党委书记曹淑敏担任论坛主席
还有300平米的酷炫展区等你体验
11月21日晚的《新闻联播》播出
小萱带你去看现场——
11月22日 09:00-12:30
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
5G+智慧教育高峰论坛
论坛作为首届世界5G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5G改变世界 5G创造未来”的主题,旨在打造顶尖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探讨5G赋能智慧教育带来的改革创新,以及未来各领域应采取的行动和举措。
北航党委书记曹淑敏
作为本场论坛主席
介绍了到场嘉宾并致欢迎辞
曹淑敏致欢迎辞
曹淑敏指出,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前所未有的性能和连接能力将使之成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核心引擎。“5G是传奇的一代技术,5G也是神奇的一代技术。”她强调,每当新的革命性技术出现,谁先拥抱新技术,谁就将赢得发展先机。5G对教育的影响将由表及里、由点到面,逐步贯穿到教育的全环节和全过程。她谈到,在实现实时高清、跨域远程课堂,建设智慧教室、智慧教材、智慧校园,促进教育公平、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5G正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5G+智慧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她希望本次论坛能打造顶尖合作交流平台,与会人员共同探讨5G+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未来,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副司长檀勤良致辞
檀勤良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5G网络作为新一代互联网产业的基础设施,是支撑万物互联、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对如何推动5G条件下智慧教育发展,檀勤良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融合创新、坚持系统推进,抓住5G发展机遇,携手超前布局,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动我国教育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01
主题报告
多位专家学者
就论坛主题做了精彩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做主题为《拥抱5G新技术 推动高等教育新发展》的报告
杜玉波指出,举办“5G+智慧教育”高峰论坛,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增添新动力、实现新发展。他强调,一要深刻认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势,二要深入把握5G时代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三要抓住机遇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四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杜玉波表示,任何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要因势利导、合理利用,让5G新技术更多地为人类社会发展谋福利,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赋动能;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5G新技术的开发利用保驾护航,助力高等教育新发展。
原国务院参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人大附中联合总校、人大附中名誉校长刘彭芝做主题为《引领 创新 公平——5G时代的教育使命》的报告
刘彭芝从人大附中1998年开展远程教育谈起,展示了人大附中近年来在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功能方面所做的基础教育工作。“这是人大附中2019年11月12日基于5G的三地全息互动远程实时教学现场。”她现场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给人大附中、江西兴国中学的同学们开展基于5G和全息技术的三地同步跨时空课程《解读脑语》的情况。“我们都能看到这位老师,像站在我们面前一样。”刘彭芝表示,信息技术与教育日益融合,为未来教育提供了全新模式,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创智慧教育的明天,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大春做主题为《推进“5G+”计划,助力教育数字化变革》的报告
赵大春围绕大会主题,结合中国移动的实践,从5G将引领基础设施升级,加速教学模式变革,促进跨界融合创新,为教育带来新设施、新应用和新生态等方面,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关于5G助力教育数字化变革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瑞士伯尔尼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瑞士 SWITCH 基金委副主席Torsten Braun做主题为《5G Edge Computing to Support Education Services》的报告
Torsten Braun解读了研究课题实例,强调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对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谈到通过信息化手段做好定制化教学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他提出充分发展移动边缘计算等技术,进一步保证各种信息的可靠、高速传递,助力智慧教育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王文博做主题为《5G发展助力教育变革》的报告
王文博从5G+智慧教育的发展需求,通过5G实现个性化自主式学习,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各种手段实现智能化管理与创新三方面,阐述了5G+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将产生的深远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黄荣怀做主题为《5G助力学习环境重构和教育均衡发展》的报告
黄荣怀从加强5G应用场景探索,适应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需求;加强5G测试环境建设,切实服务教育教学过程; 加强5G集成技术研发,与高校建立实验室;加快5G基础设施部署,助力高质量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5G公共平台构建,助力创新智慧教育示范区域服务业态;加快5G技术知识传播,特别关注乡村教育发展等6方面对未来5G大规模应用提出了建议。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信息系统技术与设计学院院长Tony Quek 做主题为《AI meets 5G and Beyond》的报告
Tony Q. S. Quek以人工智能为例,从技术发展的溯源与未来出发,谈了对未来教育技术创新理论发展的思考。他指出,需要高校积极参与理论创新,进一步推动技术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做主题为《数字经济背景下的5G产业发展》的报告
胡坚波表示,平台化、生态化、以及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希望未来5G技术可以与各行各业充分合作,真正探索未来的应用。
02
嘉宾沙龙
随后,参会嘉宾围绕
“5G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开展沙龙
聚焦两个问题:
5G时代对智慧教育带来什么变革与机遇?
如何建立5G+智慧教育的生态?
嘉宾沙龙环节
03
5G+智慧教育展区
世界5G大会期间
举办了展览面积近2万平米的展会
5G智能应用布满整个场馆
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B2馆B40展位
300平米的区域内
围绕“5G赋能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主题
一起去体验智慧教育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航在5G+智慧教育方向与相关单位和运营商多方合作,从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先行先试。
在北航“空天电子信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搭建了5G环境和相关科研教学平台,可开展基于5G的远程在线实验、远程直播互动教学、学生科技创新和课堂实验教学等。
北航杭州研究院搭建5G+无人机远程指挥监控与图像传输平台,可开展基于5G的VR全景直播,4K直播和无人机远程控制,用于户外现场教学等。
5G+智慧教育展区
共分为三个主区域
北航深度参与
一起看看其中的北航元素吧!
区域一:5G+教育科研创新融合
这一展区利用5G技术开展科教融合,5G与VR/AR融合创新,展示5G+智慧教育示范实验室、5G+智慧课堂等内容
利用北航杭州研究院无人机录校区全景影像,通过 5G 网络进行直播,通过 VR 眼镜实时观看杭州校区景象。
与北航共建的 5G 实验室进行实时的实验、教学与 5G 直播,实现在展会现场通过5G网络调整实验室设备参数,再利用 5G直播观看示波器等实验设备的实时反馈结果。
区域二:5G+教育教学创新模式
这一展区展示教育云平台、智慧互动录播教室、虚拟现实多人协同飞机部件装配课程等内容。
区域三:5G+教育资源共享公平
这一展区展示5G+助力教育强国战略、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包括全息教学、人工智能系列产品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给人大附中、江西兴国中学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堂基于5G和全息技术的三地同步跨时空课程——《解读脑语》,帮助两地同学们全面掌握“脑机接口技术”相关课程内容,形成深刻的学习记忆,达到“同步学,同步懂”的学习效果。
超高速率、超低时延
跨越时空、身临其境
5G将开启万物互联的新时代
11月18日《科技日报》头版
专访我校党委书记曹淑敏
谈全球5G深度融合态势
全球5G深度融合势不可挡
——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
2019年11月20日至23日,“世界5G大会”将在北京召开,我国将与全球各经济体共商5G的技术应用与产业化发展。回首国际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中国为何能够成为5G技术的引领者?全球5G产业的发展又将走向何方?
创新奠定中国5G引领地位
“无论是技术、产业还是应用领域,我国的第五代移动通信(5G)在国际上都处于引领地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自豪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从技术上看,在5G领域,我国提出的国际标准文本数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我国拥有的专利数量也是世界第一,华为更是全球5G专利最多的企业;从产业上看,我国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开发出了5G芯片、手机、基站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并已经投入生产使用;从应用上看,我国很早就明确了要在2020年开启5G商用,并提前到今年发放了5G牌照,这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领先的。
“从1G到5G,从空白到引领,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达成今日之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坚持自主创新。”曹淑敏谈到,回顾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1G的空白,到2G的跟随,到3G开始自主创新,在产业基础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完成了TD-SCDMA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应用,再到4G主导了TD-LTE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国际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实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同步并跑,这为我们实现5G的引领奠定了较高的起点和基础。
曹淑敏表示,我国在移动通信领域的成就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典型代表。在国内外市场开放的竞争条件下,国内产、学、研、用等各个层面在政府的领导下,紧密地协同合作,共同推动这一领域的科技创新。同时,我国巨大的市场也极大地促进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形成了市场应用带动网络,网络带动整机,整机带动芯片等部件发展的良性循环创新态势和创新体系。
“此外,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国际环境的机遇。”曹淑敏说,2G时代之前国际上只有区域性标准组织,3G到来以后,3GPP等国际通信行业标准化组织出现,中国较早加入了这些组织,国内移动通信工作者在其中一边学习、一边创新,快速地发展进步。
全球5G开放大势不可阻挡
“5G是第一个从一开始就制定全球统一标准的移动通信技术。”曹淑敏介绍,1G采用美、英、法、日等各自分立的国家标准;2G开始则出现了欧洲和美国制定的地区标准;3G开始出现国际标准,但各地提交的文本并不相同,最终多个标准并存;4G的国际标准虽然都基于LTE技术,但也分为FDD-LTE和TD-LTE两种。到了5G以后,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达成共识,各国不再分开提交标准,而是共同制定统一技术标准,这实现了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多年来的愿望。
另一方面,“国际5G产业链也是深度融合的,堪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曹淑敏看来,坚持开放,5G将拥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更深层的原因是,5G完全符合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未来趋势,其大规模应用必然会得到实现。”曹淑敏指出,从趋势上看,1G实现了语音的传输,2G普及了移动电话,3G实现了数据的传输,4G时代移动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物联网的大门将在5G时代开启,并且会向各个行业和领域拓展,延伸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改变人类的消费模式,变革人类的生产方式,并为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和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5G是世界的5G。”曹淑敏强调,全球5G深度融合势不可挡。
今年是全球5G商用元年
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
一起期待
美好的5G时代!
素材来源 | 世界5G大会 科技日报 北京日报 等
摄影 | 邸白鹭
编辑 | 史越 朱顺宁
我国目前已有87万5G用户
你是其中之一吗?
5G时代的智慧教育什么样?
一起畅想!
为走在5G前列的北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