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订购两千门大炮,李鸿章为何如此青睐克虏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4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213
导读

当时组建北洋水师,李鸿章原本是准备找造船技术最好的英国合作,但后来却选择了德国船,其很大原因就是德国军舰上会给他装上克虏伯大炮。 克虏伯大炮巨大的体积赋予了它碎石穿铁的恐怖破坏力,克虏伯大炮的口径约280…

李鸿章是克虏伯大炮的铁粉儿,当年访问欧洲各国时,对于德国克虏伯公司的这些洋玩意儿可谓是情有独钟。

其对于克虏伯大炮的评价颇高:

“后膛装药枪炮最为近时利器。查格林炮一宗不能及远,仅可为守营墙护大炮之用。惟德国克虏伯四磅钢炮可以命中致远,质坚体轻,用马拖拉,行走如飞,现在俄德英法各国平地战阵皆以此器为最利,陆军炮队专用此种,所需子弹之价格与炮价相等。”

李鸿章之所以如此青睐克虏伯,这第一肯定是因为克虏伯大炮本身良好的产品质量。

德国人严谨的秉性和德国工匠与生俱来的工匠精神,赋予了克虏伯大炮出类拔萃的性能,使得克虏伯大炮成为晚清历史上近海防御的主要火力。

北洋舰队中著名的镇远舰、定远舰,均装备着大名鼎鼎的克虏伯大炮。当时组建北洋水师,李鸿章原本是准备找造船技术最好的英国合作,但后来却选择了德国船,其很大原因就是德国军舰上会给他装上克虏伯大炮。

克虏伯军火公司始创于18世纪末,公司的前身是克虏伯家族的佼佼者弗里德里希以家族姓氏创建的大型铸钢厂。

18世纪的德国在战争的影响下面临着社会混乱、经济萧条的可悲局面,克虏伯铸钢长的销售额并不景气,一年的收入甚至无法结清员工们的工资。

克虏伯铸钢场的创立者弗里德里希在失败的人生中郁郁而终。

弗里德里希去世后,他的儿子阿尔弗雷德接手了铸钢场的生意,阿尔弗雷德是一位狂热的武器爱好者,更是一个视铸钢为艺术的“疯子”。他在上任之初便将铸钢场交给了副厂长经营,而阿尔弗雷德则隐姓埋名的跑到英国、法国的大型铸钢厂中去当学徒,学习“特殊”的铸钢的技术。

没有人知道阿尔弗雷德的心中在想些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究竟想做些什么……

18世纪末,年迈的阿尔弗雷德跳上了德国崛起的快车,他将濒临倒闭的铸钢场改头换面,成立了日后名震国际的“克虏伯军火公司”。

以当年清朝购买的280毫米后膛海岸炮为例(一共四门280毫米后膛海岸炮,分别放置在闽江口电光山炮台和胡里山炮台,目前仅存胡里山炮台一门。),全重87123千克,其中管重4.4吨,炮长11.2米,炮尾管壁厚约500毫米,炮口管壁厚约80毫米。这门280毫米巨炮采用六层筒紧身管,能使身管壁内产生有效的应力分布。其中在装填药室是巨炮最坚固的地方,该圆柱形药室长2140毫米,壁厚约500毫米。

在没有电子推动技术的18世纪末期,炮管的长度决定着炮膛的推动性,而炮膛的推动性决定着大炮的有效射程,中小型大炮的有效射程在百米至千米不等,而炮管长度达11米的克虏伯大炮则能将有效射程延长至近2万米。

克虏伯大炮巨大的体积赋予了它碎石穿铁的恐怖破坏力,克虏伯大炮的口径约280毫米左右,要知道一门炮口直径为88毫米的大炮便足以穿透普通坦克的护甲,可想而知克虏伯大炮的实力有多么恐怖。

据说,克虏伯大炮3000米以内能够穿透65毫米厚的船用复合型钢板。一般重型坦克所装备的装甲厚度为50到80毫米左右,也就是说克虏伯大炮的威力足以干掉一辆造价昂贵的重装坦克,这在19世纪前叶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北洋大臣李鸿章在观看克虏伯大炮的射击演练之后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他无法想象落后的大清国要如何与西方国家展开战争……

当然了,除了克虏伯大炮本身的质量以外,德国克虏伯公司给予李鸿章的良好印象也是其选择他们的重要原因。

1866年,洋务运动开展初期,本着强军强国的目的,清政府特地组建了一支访问考察团,去到列强门所在的欧洲,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地方,考察学习,并准备购买武器。

但是,英法列强们看不起落后的东方人,考察团在英国和法国受尽了冷遇。反而是当时的普鲁士王国(德国前身)克虏伯公司,热情的招待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客户。克虏伯公司的创始人阿尔弗雷德·克虏伯甚至亲自招待,给考察团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他(阿尔费雷德·克虏伯)热情、好客,不像英国人、法国人那样藐视我们的长衫、马褂和长辫,他彬彬有礼地用盛宴款待我们这些中国人!”

后来普法战争,普鲁士击败了老牌列强法兰西帝国,算是帮清朝人出了一口恶气。要知道法国人算是当年列强最不要脸的,也是欺负中国最狠的,可以说是仅次于沙俄、日本。特别是在当年,他们和英国的强盗行径,更是为国人所痛恨。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清朝内部对于普鲁士有一种特殊的亲近感。当然了,这只是相对而言哈。

而且克虏伯大炮也在普法战争中大显神威。当时,法国攻入莱茵河,普鲁士阻击法军,本来实力悬殊,普鲁士岌岌可危,但是克虏伯大炮的加入完全扭转了战局,使得这场战争反而变成了普鲁士对法国的屠杀!在此战,普鲁士仅仅损失9000多人,而法国军队损失12.4万人,战损比达到了1:14。

1871年,李鸿章向克虏伯公司开出了一张巨额订单,订单包括328门各种口径的克虏伯大炮。第一批114门克虏伯大炮运到中国后,李鸿章将它们率先装备在淮军中,一共装备了19个炮营。这是中国第一支近代炮兵部队。

据统计,在1877年到1896年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里,清王朝共向德国克虏伯公司购买的克虏伯大炮约有2000多门之多。当时中国沿海主要城市的炮台上,装备的大炮,基本上都是克虏伯大炮。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成军。德国克虏伯公司派出特使前来祝贺。在成军仪式上,李鸿章对克虏伯特使说:

“结识克虏伯先生是我一生莫大的荣幸,十二年前他赠送我多头火车模型,今天,又是他帮我们的驻德公使和留学生得到鱼雷德磷铜秘炼之法,使我北洋的军力大增啊!”

1894年,由李鸿章组织的建立的北洋水师在黄海海域进行演练,随着定远号上克虏伯大炮喷射出的浓烈火焰,黄海海面上响起了一声惊天巨吼。一颗重达三百公斤的巨型炮弹以每秒五百米的速度向遥远的海平面飞去,这一炮不仅震惊了西方国家,更击碎了大清国上下守旧派的迂腐之心。

对于世界来说,克虏伯大炮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对于中国来说克虏伯大炮则象征着中国人民向世界看齐的决心。当然了,克虏伯大炮,并没能拯救腐朽的清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克虏伯大炮,在清朝灭亡后依然发挥这功用。1937年9月,日军进犯厦门。胡里山炮台上配备的克虏伯大炮发出怒吼,一炮击烂日军一艘轻巡洋舰“若竹”号。“若竹”号断成两截,伤亡惨重,最后惨淡撤退。此后8个月内,日军未敢再犯。

所以,这克虏伯大炮质量上绝对是没问题的,李鸿章的眼光没错,只是用的人出了问题。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