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缓慢轻柔的太极拳,其实是国术中最难练的拳!
单从动作来说,快动作容易做到,而慢打起来、做到运劲如抽丝,那需要很好的腿力,才能让身体保持重心不忽高忽低,劲力不断。一套拳可以打五分钟也可以打一个小时。这样的体力要求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所以要想练出太极拳的真功夫,就要下苦功夫。
但由清净松缓入手,以柔韧沉着安舒为宗旨,架子走上盘,走得高一点让自己能承受。身心也安静下来,忘掉烦恼,用平和细缓的呼吸引导自己进入忘我的境地,这样就能达到心旷神怡的目的,如此练习太极拳确对任何人都是有益的。
动作缓慢即能轻揉全身关节,要领尽量做到家,身体也自然会慢慢地热起来,让每个毛孔都打开,毛孔自己在呼吸,出汗而不气喘吁吁,这又是太极拳吸引人的另一个地方。头顶项领沉肩坠肘,以脊椎为轴做运动,自然能调理颈椎和腰椎的毛病。这对于亚健康的现代人是再好不过的运动了。
如果想练出太极的真功夫,那就要真正的拜师学艺了。三个响头磕在地上,是对武艺的膜拜,是对授业恩师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样就成了入门弟子,才有机会得到老师的口传身授。“秘笈”永远不会写在纸上给你看,因为国术是人传的玩意。
不拜师,自然老师就没有义务把他的功夫和武艺传给你,更不会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给你说拳,给你喂手,给你当散打实战的把子。习者多如牛毛,成者凤毛麟角。有个人能不能吃苦坚持的原因,更多的是没有真正走进师门。
记得一次师父给我说手,我领会的不好,师父就在我身上做示范,后来干脆给我当靶子,一个手法折腾了两个小时才领会了手眼身法步法以及劲力的协调配合,那时我真正明白了师父教徒的辛苦。试想,一个老师十几个,几十个学生,他哪来的时间和体力给那么多人喂手和示范呢?不入师门,老师怎么可能会下大心血培养你呢?
吝啬的师父才是真正的好老师,他会每天或者一个月才教你一手,这时需要你要忍受枯燥的简单重复,还要克制你想多学的冲动。吝啬是相对的,动作教的少,但是要领可能会慢慢的多起来,同是一个动作,从着熟到懂劲再到神明的阶段,要领自然是不一样的,慢慢的加要领加要求,直到你能把多有的要领在一个动作内都做的很好,你自然就有了功夫。
国术的练习简单的说是在练习要领的,但是现在的人有几个能明白?能坚持?通过盘架子、推手、抖杆子、打吊袋、散手的训练,达到很好的自我重心保持,让全身形成一个整体,一个浑圆。
在与对手的对抗中,细细听出对手劲力的方向和节奏,捕捉到他的瞬间失误,得机得势加以“点拨”,就能达到让对手自己把自己打出去的效果。这是“以静制动”“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好拳。
太极拳的搏击方法独一无二。而对于为人的意义,那就是自己不败比击败对手重要得多。
(▲点击图片直接购买)
温馨提示:《太极》微信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贵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