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_25个世界文化遗产面临消失风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78
导读

据英国《太阳报》网站11月19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梅希蒂尔德·勒斯勒尔说,气候变化、旅游管理以及侵蚀都在威胁着这一历史名城的完整性。 这是11月17日在意大利威尼斯拍摄的受洪…

参考消息网11月26日报道外媒称,非营利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近日公布了2020年濒危世界文化遗产清单,其中收录了著名古迹以及受政治动荡影响的景点。大多数文化遗产在城市化、自然灾害、暴力冲突和无人保护的影响下,面临巨大威胁。

据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经济新闻网11月18日报道,从史前遗址到标志性古迹,世界上很多文化遗产都面临消失的风险。在秘鲁,库斯科的新机场威胁着马丘比丘的保护。在得克萨斯州,一项重建计划使非裔人口民权运动的标志性建筑圣安东尼奥·伍尔沃思大厦面对威胁。在西班牙,大众旅游业威胁着代表科尔多瓦传统特色的庭院。在巴黎,今年早些时候的毁灭性大火让巴黎圣母院这座历史悠久的大教堂未来堪忧。

让我们来看一下其中几个较为著名的濒危文化遗产。

英国本纳利高架桥

始建于1877年,为穿越埃雷沃什河的铁路桥。这座铁路桥为当时铁路线的必经路段,结构必须轻巧,这个工程技术挑战最终使用锻铁得到解决。本纳利高架桥是迄今英国幸存的两座锻铁高架桥之一。

加拿大安大略广场

1971年开业时,安大略广场为多伦多市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湖滨风光和休闲体验。但是经过40年的经营,这座湖滨公园的知名度开始下降,省政府于2011年关闭了广场的大部分区域。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

游客在智利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安纳克纳”巨人像遗址前休息。(新华社)

智利拉帕努伊国家公园位于复活节岛,以沿海岸散布的数百个半身巨石雕像而闻名。尽管近几十年来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与智利当地政府合作采取各种保护措施,但复活节岛上奥隆戈土著部落和巨石像的保护仍远远不足。

巴塔马利巴人泥制塔屋

非洲贝宁和多哥的巴塔马利巴人泥制塔屋建筑风格独特,融合自然条件和宗教仪式以及社会信仰,是当地人在17和18世纪居住房屋的主要形式,现在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些土屋面临被遗弃的命运。

图舍蒂国家公园

位于格鲁吉亚东部,这里密布高山峡谷,瀑布飞溅,人烟稀少,只有几十户农牧民。当年10月至次年6月不可通行,但春夏景色十分美丽,其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值得保护。

以下是2020年濒危世界文化遗产清单的完整列表:

巴塔马利巴人泥制塔屋(贝宁和多哥)、安大略广场(加拿大)、拉帕努伊国家公园(智利)、亚历山大宫殿(埃及)、巴黎圣母院(法国)、图舍蒂国家公园(格鲁吉亚)、太子港姜饼街区(海地)、德干高原古代水系(印度)、帕特尔体育场(印度)、马姆拉尚神庙(伊拉克)、稻荷汤澡堂(日本)、岩松区(日本)、国家电视台大楼(墨西哥)、乔金喇嘛庙(蒙古国)、传统缅甸柚木农舍(缅甸)、加德满都谷地(尼泊尔)、阿纳尔卡利集市(巴基斯坦)、印加圣谷(秘鲁)、金德勒教堂(波兰)、庭院民居(西班牙)、本纳利高架桥(英国)、熊耳国家纪念地(美国)、波多黎各阿吉雷老城区(美国)、圣安东尼奥·伍尔沃思大厦(美国)、布哈拉犹太区传统民居(乌兹别克斯坦)。

【延伸阅读】英媒:遭受史上最严重洪灾 威尼斯或失世界遗产地位

参考消息网11月25日报道英媒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名官员说,在经历了一周创纪录的洪水后,威尼斯面临失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位的危险。

据英国《太阳报》网站11月19日报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梅希蒂尔德·勒斯勒尔说,气候变化、旅游管理以及侵蚀都在威胁着这一历史名城的完整性。

报道称,今年,威尼斯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洪灾。

这是11月17日在意大利威尼斯拍摄的受洪水侵袭的圣马可广场。(新华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了一项研究,列出了气候变化对该城市的影响。除暴雨和海平面上升外,强风还使水涌入威尼斯的潟湖,使水位上升。

勒斯勒尔说:“我们看到的气候现象在十年前还没有达到这种程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32年前首次授予威尼斯世界遗产称号,自那以来,该城市的旅游业飞速发展,当地人口却持续下降。现在,该市每年接待2200万游客,实际上却只有大约5.5万人居住在那里,较1951年的17.5万人大幅下降。

巨型游轮还定期驶过中央大运河,进一步加剧了对该城市建筑物的侵蚀。

勒斯勒尔说:“我们不想要一个博物馆城市,而是一个人们可以真正居住的热闹城市。”

早在最近一轮洪水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表示担心。勒斯勒尔说:“2015年,我们提议将威尼斯列入‘红色名单’。”

世界遗产中心当时表示,如果市政当局不采取行动,威尼斯“极有可能”被列入“危险名录”。

(2019-11-25 15:27:07)

【延伸阅读】日媒:世界遗产冲绳首里城灾后重建或长期化

参考消息网11月4日报道日媒称,向现代传递琉球王国历史和文化的冲绳县那霸市首里城的正殿因火灾而全部烧毁。首里城在战争中被破坏后,在冲绳县民众的强烈要求下被复原,一直是冲绳的象征。日本政府和冲绳县有重建首里城的意愿,但是7栋主要建筑物被烧毁,要复原到原来的面貌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1月1日报道,首里城建在一览那霸街景的山丘上,国营首里城公园的的收费区域内建有10扇门和14栋建筑物。其中,作为主要建筑物的正殿、北殿和南殿等合计7栋建筑物被烧毁。

正殿是琉球王国的国王处理政务和举行仪式的地方,是最重要的建筑物,木结构,共3层。琉球史的研究者们基于古代文书的修复情况记录、战前的照片、民众的证言以及古建筑调查结果等,经过反复考证,再现了屋檐的飞龙装饰、朱红色外墙等18世纪前后的面貌。

报道称,被烧毁的建筑内还收藏有琉球王国时代流传下来的绘画和工艺品。

首里城内的石墙和通往正殿的台阶等古建筑结构保留了琉球王国当时的状态,2000年包括首里城遗址在内的“琉球王国的城堡以及相关遗产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日本文化厅称,此次“可能因火灾而受损”,向当地派出了4名调查官。

首里城在二战前被指定为日本国宝,但1945年因美军的炮轰攻占而被毁。由于冲绳县民众希望重建首里城,日本政府1986年决定,作为纪念冲绳回归日本的国有公园建设项目而复原首里城。

这项复原工程于1989年启动,由修建宫殿的木匠和漆匠等参与,在冲绳回归日本20年的1992年,完成了正殿等建筑物的复原,首里城公园开园,之后也继续进行园内的建设,长达30年的复原工程于2019年1月刚刚彻底完成。

从初期就参与复原计划的前冲绳县副知事、琉球大学琉球史名誉教授高良仓吉强调:“展示冲绳独有的历史和文化的首里城已经成为民众身份认同感的基础”,同时表示,“通过上次复原工程积累了资料和人才,但重建并不是几年时间就能完成的”。

据管辖公园的内阁府冲绳综合事务局的消息,2018年度约有281万人次到访首里城公园,是开园的1992年度(约111万人)的2.5倍左右。首里城还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圣火传递路线中的一站。

首里城公园归日本国家所有,从2019年2月开始由冲绳县负责运营。该县委托一般财团法人“冲绳美之岛财团”进行管理。正殿等建筑物的重建计划和资金源将在今后讨论。

熟悉历史性建筑物的保存和修复的日本工学院大学教授后藤治指出:“复原时材料、工匠和预算的确保等成为问题。以木质重建的情况下,除了找出此次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原因外,还要慎重讨论防火对策等”。

这是10月31日拍摄的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琉球王国都城遗址首里城城门。(新华社)

(2019-11-04 00:25:01)

【延伸阅读】日媒调查:“海贝思”造成日本222件文化遗产受灾

参考消息网10月29日报道日本共同社10月28日采访日本各都县获悉,在因今年第19号台风“海贝思”而发布大雨特别警报的13个都县,被国家或都县指定或登录为文化遗产的历史建筑物及遗迹等中,至少有222件因台风受灾。

据共同社10月28日报道,这些受灾的文物其中179件为国家级文化遗产。由于受灾的文化遗产多位于室外,兼顾灾害对策和遗产保护的难度凸显出来。如福岛县白河市的山城“白川城遗址”发生塌方。

报道称,如果当地提出要求,日本文化厅将派遣职员磋商修复方法。报道援引来自日本文化厅的消息称,受灾的国家文化遗产的修复费用可得到70%至85%补帖,另一方面都道府县指定的文化遗产则没有来自国家的补帖。

资料图片:当地时间2019年10月18日,日本郡山市,台风过后,当地进行清理工作。(视觉中国)

(2019-10-29 13:30:33)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