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从未在人间消失过。
前日,韩星具荷拉在家中自杀身亡,她生前曾被前男友家暴,并被威胁要曝光其私密照片和视频……
昨日,一名仿妆博主宇芽自曝自己被44岁前男友陈鸿家暴并提供多项确凿证据。其中一段电梯监控视频显示她被陈鸿拖拽出电梯进行殴打……
今年是疯狂英语李阳的五十岁,8年前他被前妻控诉家暴,8年后他仍然在学员面前大喊“我打老婆是正常的“……
你看,有家暴行为的人很多、不知悔改的人很多、深陷泥淖的人很多、得到拯救的人却很少。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这句话已经被重申过很多次。对于受害者而言,或许他们明白,却做不到及时止损,这其中参杂着太多复杂的情感和客观因素。
有人是因为顾念夫妻情分。知名记者柴静曾采访过一群监狱中的女性重犯,她们的共同点是长期受到丈夫家暴但最终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其中一名女重犯剖析过自己的心理:即使长期被殴打甚至多次频临死亡,但她从心底里心疼家中这个男人,认为他是难以负担生活重担才变成如此。也曾想过离开他,但每每这个刚打过她的男人跪在她面前痛哭流涕祈求原谅时,她更加心软。如此,便只能陷入一个黑暗的死循环,直到其中一方结束生命。
此外,怕世俗的眼光甚至也可以成为一场悲剧的理由。今年6月,湖南一女子晓玲被前夫永远击倒在了地上,此前她也长期遭受前夫家暴。在北京青年报的采访中,晓玲的同事及妹妹都曾表示过受害者在遭家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告诉别人,甚至经常告诉别人前夫的好。“要是经常被老公打,说出去丢脸。”一位关系要好的同事这么理解她的行为。
还有担心遭到报复、自救无门……将受害者拖向深渊的仿佛有无数双手,但纵使如此,为了不让自己的人生彻底毁灭,“及时止损”依然是他们唯一一条出路。
拯救之路漫漫
“及时止损”并不容易。
受害者们首先要过的就是自己这一关。譬如割舍掉对施暴者的感情,不要轻易相信一个“坏人”可以轻易变好,不要将自己视作拯救对方的圣人。又譬如无视周围的指点,要知道人生是自己的,要明白没有什么情况可以比受虐的现在更糟。
再是要懂得求助。譬如学会将自己的境况告诉自己信任的人,家人也好朋友也好,或许当局的你能借旁观者的眼光看清混沌的世界。譬如向相关单位求助,寻求外界的保护。
由此看出,所谓及时止损,并不能仅仅依靠受害者自己。
2016年,《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受害人可以向双方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应当给予帮助、处理,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从一定程度上讲,工作单位、居委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就是受害者敢于自救的支撑,因而他们做得好不好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暴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制止。但从实践上看,反家暴法并不见得真的落到了实处。一些有此义务和责任的单位仍然将家暴视作家务事,认为难管索性就不管。殊不知,这样的推脱对求助的人来说等于将其推向绝望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