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被害,他毅然抛弃发妻娶其遗孀,婚礼上说的话让人贻笑至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6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822
导读

然而,早在遇到陶曾谷之前,蒋梦麟就已经接受了家里对他婚事的安排,娶了发妻孙玉书。 蒋梦麟抛弃发妻再娶亡友遗孀的行为引起众人的非议和难以接受,无论是当时的文化圈,还是蒋梦麟的朋友与学生,都对此颇有…

蒋梦麟,作为民国时期继任蔡元培先生担任北大校长的又一位教育学家,对我国近代化教育的推动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位提出过众多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任职北大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却在私生活方面受到许多非难和谴责。

正所谓“无风不起浪”,就说蒋梦麟抛弃发妻,与亡友妻子再婚的行为,恐怕就很难让人表示谅解。

刻苦求学,献身教育

1896年,正值腐朽黑暗的清朝末年,蒋梦麟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个小乡村。在家里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下,蒋梦麟开始了漫长的求学之路。

从旧式的私塾到新式的学堂,蒋梦麟先是考取了秀才,后来又刻苦求学得到了留学美国的资格。在美国留学的几年里,蒋梦麟师从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为他以后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基础。

1919年,学业有成的蒋梦麟回国后受聘于北京大学,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十分器重他。五四运动爆发后,蔡元培因保护学生被迫辞职,蒋梦麟临危受命代理校长。由此,蒋梦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教育事业。

好友遇难,照料遗孤

此后,蒋梦麟开始对我国的大学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先进而有裨益的理念。在此期间,蒋梦麟与许多同样心怀天下的爱国志士成为朋友,高仁山就是其中一位。

高仁山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与蒋梦麟因志趣相投成为朋友。后来,高仁山加入国民党,在北京为当时的北伐战争奔走呼号。奉系军阀张作霖将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最终残忍地将他杀害。

高仁山死后,蒋梦麟出于道义接受了高仁山死前的嘱托,承担起照料高仁山遗孀陶曾谷的责任。蒋梦麟不仅在物质上经常接济陶曾谷,还把陶曾谷调来担任自己的秘书,悉心劝慰她。

日久生情,抛弃发妻

随着两人之间的接触增多,蒋梦麟对陶曾谷也从原本的人道主义关怀逐渐产生了感情。日久生情的两人逐渐产生了爱情的火花。

然而,早在遇到陶曾谷之前,蒋梦麟就已经接受了家里对他婚事的安排,娶了发妻孙玉书。虽说是包办婚姻并无感情基础,但是两人已经养育了三子一女。

始终无法对孙玉书产生爱情的蒋梦麟,在遇到陶曾谷后,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提出要与孙玉书离婚。

可怜的孙玉书作为传统女性,接受的是旧式思想,再加上她性格懦弱,最终在伤心难过之下还是服从了丈夫的意愿。

饱受非议,婚礼冷清

蒋梦麟抛弃发妻再娶亡友遗孀的行为引起众人的非议和难以接受,无论是当时的文化圈,还是蒋梦麟的朋友与学生,都对此颇有微词。

为了挽回这件事情的负面影响,蒋梦麟找到了当时的文学大师胡适,希望他出面作为自己的证婚人,以洗刷不良影响。

碍于朋友间的情面,胡适最终答应了蒋梦麟的请求。然而,胡适的妻子江冬秀得知此事后,认为蒋梦麟的行为违背基本的道德,实在令人难以接受,坚决表示反对。

劝说胡适拒绝无效后,婚礼当天,江冬秀把家里的大门锁死不让胡适外出,无奈之下,胡适只好狼狈地跳窗逃出,赶往蒋梦麟的婚礼。

婚礼奇言,贻笑至今

胡适千辛万苦赶到婚礼现场后,为蒋梦麟与陶曾谷开始证婚。就当大家觉得事情告一段落的时候,蒋梦麟的一番话又引起了波澜。

或许是为了洗刷自己再婚在道德上的问题,蒋梦麟再次当众解释说,自己照顾陶曾谷是接受亡友的嘱托,这还不算完,蒋梦麟又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热爱仁山兄,也热爱他热爱的,因此才娶了陶曾谷为妻”。

正所谓解释就是掩饰,蒋梦麟不解释也就罢了,这样牵强且强词夺理的解释使他更加被人谴责与非议。

而这番与“朋友妻,不可欺”大相径庭的解释更让人贻笑至今了。

小结

也许在蒋梦麟的心中,确实认为自己续娶陶曾谷是一件既追求自己的爱情,又完成了亡友嘱托的仗义之举。

但是他忽视发妻孙玉书,同时罔顾朋友劝阻的行为本身就容易引起非议和谴责。而他在婚礼上相当牵强的解释,也实在令人感到难以接受,因此才会贻笑至今。

参考资料:《西潮》、《走出象牙塔——蒋梦麟传》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