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三分钟:
2019年11月26日星期二
农历冬月初一
明天 小雨 11℃~8℃
A、楼市
1、【446家房企破产?真相:过度解读,尚不及总数0.5%】:2019年初,房地产市场逐渐回温,但随着“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在全国各级城市的贯彻落实,市场从“小阳春”逐步降温。进入10月份以来,全国土地市场普遍出现量价齐跌态势。
尽管如此,热点城市土地出让金规模仍然不断刷新历史同期纪录。据易居研究院数据,前10月受监测的40城市中,土地出让金达到千亿元的有8个;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则显示,截至11月18日,土地出让金达到千亿元的城市已达12个。(新京报)
2、【中国地产大佬的30年往事 首富们的小目标是这样实现的~】中国人关注房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大唐贞元三年,白居易到达京城长安,去拜会名士顾况。顾况看到诗稿上“白居易”的名字,便笑着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意思是,长安米正贵,居住不容易啊!彼时,大唐患上了“城市病”,房价高企,住房成了所有人关心的话题。即使如才华横溢、官居要职的白居易,在长安的日子也并不安稳,房子一直是一块心病,50岁才买了自己的房子。他甚至写诗吐槽,“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中国房地产行业黄金发展30余年,催生了许多如白居易一般望房兴叹的百姓,但我们很少想到的是,那些房地产大佬,起步时也曾两手空空,也曾羡慕“蜗牛有舍”。(时代周报)
3、【一二线城市二手房全面降价,三四线城市发展还有机会吗?】
在“房住不炒”的红线下,地方并没有太多施展拳脚的空间,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想要放松调控也只能以人才引进为突破口,打着招揽英才的旗号,小范围、分区域地松绑。
但在调控的大背景之外,不同的城市,楼市降温的原因又各不相同。事实上,关于房价的走向,学界向来有“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长期看人口”的说法,一二三四线城市得共同遵守“房住不炒”的红线,然而它们的土地和人口要素,都是不一样的。(新京报)
B、桂林大事件
1、【重磅!桂林榕湖饭店正式停业,经营区将推倒重建(图)】榕湖饭店改造项目分两期进行,一期为经营区改造,二期主要围绕国宾区改造进行。据榕湖饭店项目部经理介绍,一期改造工程为经营区改造,该阶段经营区内大部分建筑将推倒重建,现一期工程已进入拆除阶段,预计45天完成拆除工作,整个一期建设预计耗时2年,完工时间在2021年6月份左右。 小编到达现场看到经营区内部分物品摆件正在搬运,部分区域已进行围场,整个围场工作预计在一周内完成。(来源:桂林生活网)
2、【桂林将重新规划多条公交专道!力争2021年公交专用道里程达59.8公里】记者近日获悉,桂林将重新规划多条公交专道,争取至2021年公交专用道里程达59.8公里力保公交先行,节约市民的乘车时间。
11月1日,桂林市交通运输局已经公示了《“翠竹路-机场路-西城大道”公交专用道规划方案》。
“西城大道—机场路—鲁山路—翠竹路—上海路—漓江路”是桂林新老城区之间的主要客运走廊,沿线有81路、85路、88路、89路、K2路等8条公交线路经过,已经形成公交走廊。
但该通道近年来拥堵情况不断加剧,公交车运行效率较低,考虑到这一段路道路条件良好,符合建设公交专用道系统的条件。(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C、桂林生活
1、【桂林已完成450个5G基站建设,还将打造这些亮点项目】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桂林市大数据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数字广西、数字桂林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450个5G基站建设。下一步,我市将切实发挥好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数字桂林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增强数字产业发展后劲,打造建设与政务服务、民众体验关联度高的特色亮点项目,力争使桂林成为数字广西建设的主战场和先进典型。(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2、【“中国第一展”桂林44家企业成交额达3650.79万美元】: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第12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已于日前在广州落下帷幕。在本届广交会上,我市共有44家外贸企业参展,展位达80个,展品主要包括家居用品、生物医药、机电产品和食品等桂林优势产品,累计成交金额达3650.79万美元,比上届增长11.95%。(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D、养生食谱
蒜味荸荠
材料:大蒜、荸荠、食盐、白糖。食醋、麻油。
做法:将新鲜的荸荠清洗干净,然后去皮切成薄片,放入淡盐水浸泡,十分钟之后取出沥干水分;将准备好的荸荠放入盘子中,放入一些食盐腌渍十五分钟,最后沥干水分备用;大蒜去皮之后清洗干净,随后剁成蒜末;将蒜末洒在荸荠上面;在锅中将白醋以及白糖溶解混合,最后倒在荸荠上面,盖上盖子焖制十分钟撒上麻油就可以服用了。
来源:
搜狐焦点、《桂林日报》、《桂林晚报》以及其他互联网资讯。
编发:
搜狐焦点桂林站官方微信(微信号:gl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