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演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不过,在关羽战死沙场后,刘备和张飞为了给他报仇,发动战争,却也相继死去。很多人认为,刘备为了替兄弟报仇,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就贸然开战,可是这并非是事实。
首先,当时的刘备已经年近六旬,绝不可能那么冲动就发兵伐吴。再者,从关羽战死到蜀汉讨伐东吴,期间对于战争的准备时间是绝对充分的。蜀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人心不齐。那么,从关羽被害到刘备起兵报仇,发生了什么?
当年关羽在麦城战败,一代枭雄就此陨落。在关羽死后,曹操为关羽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连孙权也以诸侯的礼仪埋葬了关羽的骸骨,唯有蜀汉没有任何反应。如果说刘备是打算为关羽报仇,一雪前耻后,风风光光的葬了关羽,也是能够理解的。可是,在关羽死后四十年,他才被刘禅追谥为壮缪候,转年赵云就被追谥为平顺候。结合相关资料来看,很明显,关羽的谥号远不如赵云。这其实不是刘禅的原因,而是当时朝中文臣对赵云的满意度高于关羽。因为当时的谥法规定追加谥号由群臣公议,再由皇帝定夺。所以,关羽的谥号不如赵云,很明显是他不够让文官满意。
当年蜀汉之人纷纷上书让刘备称帝。毕竟刘协的政治遗产全部属于刘备,刘备才是汉室正统。可是,这些上书的人之中,几乎全部都是文臣,武将都是沉默不语、装聋作哑。结合这件事和为关羽追谥的事,不难看出,此时的蜀汉可以说是文臣的天下,文臣掌握了绝对的发言权。若是文臣武将上下一心倒也没事,可是文臣和武将的态度截然相反,蜀汉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大的内部危机。
刘备决定伐吴,主要是为了拿回荆州,不然与曹魏对阵,蜀汉必输无疑。其次就是为了要为关羽报仇,稳定军心。在伐吴过程中,张飞居然被两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暗杀,很可能是蜀国氏族做的事。由此可见,汉朝的内部矛盾之大!夷陵之战开始顺风顺水,随后开始溃败。刘备没有选择撤退,这一举动也吓到了孙权,于是孙权求和。可是,在刘备接受求和等待援军时,他却意外病死。至此,蜀汉一蹶不振,只能盘踞一方。荆州不得不拿,为了不寒将士的心,这场仗必须打,可是文官只是出工不出力。腹背受敌,刘备也实在是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