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琳是个二胎妈妈,今年的开学季,老二也开始上幼儿园了,按照以往的体验,她认为妹妹比哥哥的适应期会更长,没想到不到一周时间,孩子就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氛围,每天上学之前都开心得很,和哥哥当初的表现完全不同。同样都是自己一手带大,两个宝宝的表现差距很大,妹妹一点焦虑的情绪都没有,这个原因究竟在哪里?
晓琳仔细地观察了二宝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妈妈的情绪状态有直接影响。哥哥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会因为焦虑而哭闹抗拒,当时她对儿子说的是:别焦虑了,这样妈妈也会不开心。而现在的她经常对女儿说的是:感觉到焦虑很正常的,但妈妈会陪着你。
在哥哥上幼儿园之前,晓琳经常用绘本故事告诉他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们在幼儿园做什么?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也总是提醒哥哥,以后上幼儿园有很多小玩伴,要和大家友好相处,一起玩会更开心等等。除此之外,晓琳还经常带儿子到幼儿园参观,让孩子提前感受学园的环境和氛围,她希望通过这些做法,让孩子早一点适应幼儿园,这样就不会因为陌生而感觉到焦虑了。事实上,哥哥上幼儿园之后反应特别大,每天早上上学之前都会哭闹,到了班上也不太合群,老师经常反映孩子喜欢自己呆着,很抗拒和小朋友一起玩,还经常情绪崩溃而大哭。
妹妹和哥哥是同一个学园,因为已经熟悉了,晓琳没有提前做任何功课,只等问题出现了再做考虑。在上学之前的某天晚上,她很随意的和女儿说到学园,顺便嘱咐孩子说:班上的小朋友很多,老师不可能像妈妈一样随时关注你,如果有不适应的感觉也是很正常的,放学的时候妈妈会第一时间去接你回家,回家之后妈妈会保护你的。女儿听了只是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没想到,她入学之后的表现却非常不同,和老师小朋友的相处都很融洽。
同样是放学,面对哥哥的不良情绪,晓琳总是不断的追问,生怕漏掉一点有效信息,可是她越问孩子越不说,最后逼到母子两人情绪都崩溃。而对于妹妹,只要她愿意说,晓琳就认真的听,问到孩子不愿意说的话题,她也不会再纠结。时间久了,她慢慢从一个唠叨的“老母亲”,回归到了理性的妈妈,每天和老师沟通一下孩子当天的情况,只要没有什么特殊问题,她选择了让孩子自由成长,这个空间让自己和宝宝都不再无谓的焦虑。
最后,关于是否生二胎,晓琳建议:二胎之后,变化最大的其实是父母,与其说是给孩子“生个伴”,还不如说是妈妈的再次成长,面对各种生活中的琐事,焦虑情绪是很正常的,先别急着去否定和摆脱,应当学会接纳,只有家长状态良好,孩子们才会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