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广泛,在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甘肃、江苏、河南、河北、四川、云南、辽宁均有种植。广大苹果种植户也是非常关心苹果的产量和果实品质,想要苹果提质增产,需要按照以下方法来做:
一、土壤调理
春天,根据果园土质及果树生长状况,使用土壤调理剂,每亩撒施或者浅耕100-160斤,能够起到平衡土壤酸碱度,恢复根系周边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减少锰、铝等重金属对植物的危害;增加土壤透气性,减轻根腐病、白绢病的发生。
二、补充营养
万稼能银离子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侧孢短小芽孢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等多种有益微生物组成。将营养菌株与生防促生菌复合,利用优势菌株及其众多次生代谢产物,与有机质、大、中、微量元素有效合成,集营养、调理、植保三效合一。该款产品具有解毒,造肥、分解有机质、解除土壤板结、降酸、解碱、改良修复土壤的作用,可转化肥力,减少流失,抑制病虫害,克服连作障碍,促进丰产丰收的作用。
三、抗旱浇水
夏天,果树已经座果,首先浇水量要适中,浇水后12小时下渗深度应该在30-50公分合适,根据不同土质来调整。尤其是滴灌和微喷果园,浇水量不宜过少,以免根系上浮后期高温伤根。有条件的果园应在浇水后适当覆草以降低蒸发量。其次要补充高磷水溶肥,春季按照推荐方案施肥的果园,本次浇水可根据树势和挂果量少量补充高磷水溶肥;没有施肥的果园可以使用17-17-17全水溶硝基肥25kg或者高磷水溶肥15--20kg,施肥量不宜过高,以免影响花芽分化促使秋梢提前生长。最后要关注土壤情况,夏季也是土壤治理关键期,也是幼果膨大需钙高峰期,因此应该以调理土壤酸化为主,兼顾补充钙、镁等中微量元素。
四、提防虫害
重点预防褐斑病、轮纹病、炭疽叶枯病,提防桃小食心虫、绵蚜、蛤虫、红蜘蛛、蚜虫。
五、整形修剪
1拿枝软化
在8月上旬到9月下旬,当新梢接近生长或已经木质化时,要对中干延长头下部萌发的3至5个当年生直立新梢或主枝背上枝,进行拿枝软化。需要注意的是,切勿损伤叶片,一般经过捋枝软化后,枝条应达到下垂或水平状态,为了增强拿枝效果,最好每隔 7至10天连续进行 2 至3次,为当年或翌年形成花芽奠定基础。
2疏枝增光
秋季树体普遍旺长,营养无效消耗加剧,冠内郁闭现象严重,应抓好修剪调光措施的落实。9月份,对于密闭的树体,合理疏枝,对象是辅养枝上的直立枝、萌生枝、竞争枝,配合拉、别斜生枝等,引光入冠,促进上色。需要清除根蘖、萌蘖;疏除主枝背上直立徒长的强旺枝、密生枝和外围多头枝;消亡牵制枝。弱树去枝时要慎重,尽量不要去,如必须去大枝时,要在增加基肥使用量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保护伤口,可用愈合剂或封剪油涂抹。
六、排水防涝
九月是苹果的集中上色期,适当控制水分供应(适当的干旱),极有利于果实的着色而提高外观质量。
针对秋季雨水较多、土壤湿度过大,通气性差的现实,要做好排水防涝,中耕松土,以保持土壤疏松,通气良好,为根系生长发育始终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防止土壤水分过多而影响果实的色泽发育。
七、果实除袋
果实在袋内要求生长100~120天左右,双层内红育果袋,最好分两次除袋。高海拔地区果实着色快,可在果实正常采摘前10至15天除袋,低海拔地区果实着色慢,可在果实正常采摘前15至20天除袋,先摘除外袋,3至5天内再除去内袋。
除袋时最好选择阴天或多云天气除袋,晴天除袋应在9至12时,下午3至7时进行,除内袋时,上午先除去树冠东部、北部及枝冠内的袋子,下午除袋时,应从树冠南部、西半部撕成伞状罩住果实,严防高温时段除袋,防止日灼发生。
八、摘叶转果
摘叶可分步骤进行。第一次在脱袋的同时,摘除紧靠果实的莲座叶;脱袋结束后再摘除果实附近5~10厘米范围内的叶片。摘叶应在上午9点以后进行。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除袋,避开中午,以防日灼。先将果实周围15~20厘米范围内的遮光和贴果的叶片剪除,过5~6天后,再摘除果实周围的挡光叶、小叶、薄叶、黄叶、老叶,然后再摘除秋梢叶和中上枝上影响透光的部分叶片,尽量保留功能叶,以免影响光合效率。总之,摘叶必须保留叶柄,摘叶数量不应超过全树的20~30%左右。
九、摘袋上色
理论上来讲,晚熟苹果套袋后100-110天就可以摘袋。实际生产中,因套袋时间、后期浇水施肥节点、果园地势高低不同等因素,摘袋时间也相差较大,不可一概而论。一定要根据各自果园的实际情况,多观察果面褪绿程度来决定具体的摘袋时间:即全园套袋苹果完全褪绿达到80%以上即可摘袋,过早容易产生绿头现象,过晚则果面发黄影响果品质量和销售价格。
苹果果面完全褪绿后,应该选择上午8至11时,下午3至5时摘袋,尽量注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以免造成日烧。双层纸袋,去除外袋后5至7天待果面充分适应外部环境后摘除内袋。摘除内袋应该在温度升高后即每天九点至下午四点之间,以免温度变化大引起果面日烧。
摘袋后上色的关键时间是摘除内袋前后的5-7天,光照和昼夜温差对上色程度影响加大。昼夜温差低于6度,可能会发生褪色现象;低于10度,上色缓慢;温差大于10度,上色迅速。当昼夜温差低于八度时,可以在傍晚时分向全园或者果面喷洒清水,以增加昼夜温差加快上色。要注意用水要清洁、干净。
摘袋后适当剪除遮光叶片和旺长枝条,剪除叶片不得超出全树叶片的30%,尤其是果苔枝和莲座叶片,否则会因为营养转换困难影响上色。同时注意上色期转果。
铺设反光膜,反光膜应该在摘袋后3-4天开始铺设,适当平整地面后铺于果树投影范围内,注意降雨后清除膜上积水防治灼伤果实下部。反光膜应该在果实采收前两到三天清理出果园,以免踩踏造成铝箔脱落于果园土壤内对根系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