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皆漂泊,才是你永远的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8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59
导读

有了互联网的传播,他曾经的好,让更多人知道。“你是哪怕死了也仍然热血沸腾的人。她大概想不到,她在微博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记录,让她不仅不再是透明人,反而已经成为很多人报团取暖的精神支柱。 这句话,是说给走了…

冰川思享号特约撰稿 | 白晶晶

几天前,新华社同事徐勇走了,56岁,体制内的单位。有文字洁癖的中年男人,瘦削、硬气、带着洞察世事的犀利。

人是突然走的,大面积心梗,衣服还搭在工位的椅背上。

▲徐勇的衣服还搭在椅子上(图/网络)

他不是什么位高权重之人,不曾出现在全体大会必须列席的领导名单里。很多人,此前甚至从未听过这个名字。

01

人一生的高光时刻,只有那么几年吧,大抵人皆如是。最怕是人到最后,活成了透明人。

他的离世,仿佛一粒石子堕入深潭,涟漪让人反省己身。我怀着私心地想,人活一世,就为给世界留点念想吧。

有权有势,活着时或可为所欲为,真等到死了那天,反倒人人平等。追忆逝者,是泪目,还是怒目,都要指着良心说话,这就是所谓盖棺定论吧。

我和这位同事,此前素未谋面,甚至未曾听过这个人,却从网上流传的一篇篇追悼文章中,拼凑出他的样子。

他骂人,却是为后辈精进;他是领导,却从不让下属巴结,不会看人下菜碟地纯粹对人好。他执拗地坚持着很多人早已放弃的新闻理想。

有了互联网的传播,他曾经的好,让更多人知道。

02

互联网,碎片化定格了每个人的一生,它已经成为普通人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

翻阅史书,芸芸众生,不过是三千世界的恒河沙数。高居庙堂之上,方可史书留名。登至高之位,才能起居皆有所录,“赏罚除授、群臣进对、祭祀宴享、临幸引见、四时气候、户口增减”。无名之辈,徒留宗谱上一个名字。

梨园行讲究,不疯魔不成活,普通人想在史书上留名,也只能做点惊世骇俗的事情。倒是有了互联网,普通人也有了方寸留名之地。

这位同事走后,追悼他的文章,出现很多动心动情之句——“人会被时间筛选和淘汰,最后被碎片式定格的。”“唯有轮廓,刻骨铭心。”“你是哪怕死了也仍然热血沸腾的人。你要传递的,必不是哀伤,而是新闻人的精神光芒,是阔别已久的激情、搏命、梦想与荣光。”

最动心的一句,是“人心是最好的墓碑。”

写到这儿,似乎离题万里。其实,只因心情很不平静。一贯以悲观态度看待人生的我,很难过地想,我走那天,会不会有这么多人追忆?大概没有吧,真的没有他人这么好,不求回报地给他人带过这么多的暖。

但,我曾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点滴痕迹,足以给世界留下一点记忆了吧。

互联网的记录,让普通人不再是无名之辈。

还记得,2012年离开人世的“走饭”(微博ID)。困扰于抑郁症的她,离开人世前,通过定时的时光机发出微博,“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走饭”发的最后一条微博

“走饭”生前,曾跟朋友抱怨:自己没有存在感。但在生活中,她又喜欢把自己藏起来,像个隐形人。

“躲了一辈子的雨,雨会不会很伤心”“意义这种东西,有意义吗?”她大概想不到,她在微博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记录,让她不仅不再是透明人,反而已经成为很多人报团取暖的精神支柱。

她那条微博置顶的留言,每天都有人回复,我在敲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还看到一位小姑娘给“走饭”留言说“快乐很难,但还是要坚持下去,知道吗!也许哪天就好了呢。”

这句话,是说给走了的“走饭”,更是说给这位姑娘自己吧。

03

近年来,讨论互联网暴力的声音很多,一旦出现丑闻、八卦,第一时间去个人社交网络空间扒粪的更多。你曾说过的话,都可能成为抹不掉印记的黑历史。

于是乎,微博出了半年可见,朋友圈早早出了三天可见,看谁不爽更是直接屏蔽了之。更多人不再发圈,不再发声。社交平台,只剩刷工作、刷业务,向老板表忠心的功能了。

微信加的“好友”越多,想发朋友圈的欲望就越少——你眼中的秀恩爱,别人等着看你何时离婚死得快。你好不容易攒钱购房购车,别人嗤之以鼻觉得是炫富拉仇恨。你晒娃琴棋书画,别人想成天晒娃是不是你没别的可晒……

一想到,你想说的话,甚至可能给他人落下口实,变成把柄,索性关闭与外界沟通的大门。

更别提微博这种所有人可见的公共空间里,卖真性情人设的明星都少了,只剩娱乐圈“模范夫妻”定期晒合影,告诉大家我们还没离,过得好着呢。新晋顶级流量明星,年纪轻轻,早就学会了谨言慎行,发微博都是公关团队再三审稿,一言一行照顾粉丝感受。

曾经以为互联网会让人更自由,却让人套上了更大的枷锁。

近期,几对网红闹分手,都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且不说,这种撕逼大战占用如此多的公共资源来讨论是否浪费,纯粹看事件本身,很多人听都没听过的明星,分个手,为何每次都能引发刷屏式讨论?

▲网红分手上了微博热搜

这些事件的共性在于,将两性间最私密的对话、录音,鞭尸一样晒到的公共空间,让数以亿计的吃瓜群众大快朵颐。

不少人认为,要么是渣男撩骚,要么是渣女出轨,他们这是求锤得锤,凭什么不能让大家痛快吃瓜,这岂非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八卦?只能说,瓜只要不长在自己身上,吃得都挺香。

男女之事,真能分得那么一清二楚?一晒截图、二晒语音,打得对方在网络空间永世不得翻身,这种怨偶实在可怖。

04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互联网空间亦如此,每个人都有表达欲,都有与外界交流的需要,但人与人之间愈加互不信任,甚至互害的环境,似乎让曾经相对自由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逼仄。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这句话仔细琢磨,又是一番滋味。

记得当年,本山大叔的经典台词——“人生在世屈指算,一共三万六千天。家有房屋千万座,睡觉就须三尺宽。总结起来四句话:“说人好比盆中鲜花,生活就是一团乱麻;房子修的再好那是个临时住所,这个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呀。”

现如今,人们的人生痕迹几乎都留在互联网,只希望这个永远的家里,多点鲜花,少点黑暗森林。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