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
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
文 | 航宇
这些日子,西安城里热得人像狗一样。
就在这样一个无比炎热的天气里,人们想方设法地找一些比较凉爽的地方避暑,唯有作家路遥,却要在这个时候装修自己的房子。
路遥住的家属楼,距离张学良公馆非常近,几乎是一前一后,是老式结构那种,坐南向北,简易却南北通透。路遥的房子在一单元三楼的东边,一共是四间,没有客厅,其中有三间是他妻子和女儿的,剩下一间大的带有一个阳台,是他的书房兼卧室。
应该说,他在西安有这么大一套房子,是相当不错的待遇。尽管房子结构有些不合理,但这样的大房子也是单位对他的照顾,就是隔壁作协党组书记李若冰的房子也没有他的那么宽敞。
人们都知道作协是一个穷单位,要想再分一套比较理想的房子,绝对是不太可能,也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因此路遥就得想办法把自己现有的这套房子装修得像样一点。
这天夜里,路遥再次来到我的房间,他进门就对我说,我已经给远村交代过了,你俩明天叫上一些人,把我房子里的那些东西,全部搬到对门的李若冰家。我已经跟他说好了,然后把我的房子全部腾空,这样装修起来就方便一些。
我问路遥,那你住哪里?
路遥说,就住老李家的房子里,你看哪里合适随便给我支一张床,能睡下我一个人就行了。
那也只能这样。我说,我知道再没有地方可住。
第二天一早,远村就出去了,不知从什么地方找来他的几位同学,我们几个人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把路遥房子里的一半东西,基本上搬到了李若冰的家里。
可是,现在有一个问题,路遥房子里的东西实在太多,仅仅搬了一半,就把他借李若冰家的那套房间塞得满满的,再要往里放东西,恐怕就有些困难了。
我赶紧找路遥,对他说,哎呀,实在是不行,你房子里的东西那么多,老李家根本放不下。
路遥说,你再想一下办法,放下放不下都得放,不放怎么装修,遇到问题就要想怎么去解决。
我说,那你的床也没地方放了!
路遥说,那是你的事,这样的事就不要问我了,你总不能让我睡在作协的院子里,我不信一张床能占多大地方,只要我能睡觉就行了。
唉,我还能再说什么呢?就这样,我们几个年轻小伙子,把路遥房间里的那些东西全部搬出去,乱七八糟地堆放在老李家。
然而还没有正式开始装修房子,路遥就病了。我见他病得不轻,整天躺在堆满东西的房间里的那一张狭窄的床上,浑身没有一点力气。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推迟装修房子。
这天,我老半天没看见路遥,就从他现在住的那个房子里走进去,看见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个闷热的小床上。我问他,你是不是很难受?如果还能够爬起来,你挣扎着到楼下的院子里转一转,老一个人躺在床上,怕好人也会躺下毛病。
唉,一满不行了。路遥唉声叹气地说,我浑身一点劲儿也没有。
我说,不行就去医院看一下。
唉,你说看又能顶什么用。路遥说,也许过两天就会好一些。
我说,这么热的天,你闷在这个房间里,空气也不好,不如到院子里的树底下凉快一会儿。
唉,你不知道,我一点也不感觉到热,已经好几个夏天都是这样,我身上一点火气也没有了。路遥无限悲伤地说。
我听路遥这么一说,觉得有些奇怪,这几天凡是我见到的人没一个不感到天气闷热得难受,而唯有他感受不到。
那几天,可能是因为天气热的缘故,或是他的生活不规律,在外边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一直在拉肚子,而且拉得非常厉害。那时单位没食堂,吃饭的问题全靠自己去解决,所以不仅路遥,就是单位其他人的生活也没一点规律。
晚上,我在建国门城墙底下的自由市场吃了一碗面回来,到路遥住的房间去看他,他依然一个人躺在塞满东西的房间里,灯也不开,屋子里黑乎乎的。
他看见我走进来,扭头对我说,你快给我想一下办法,厕所里一滴水也没有,快把人整死了。
我问他,你是不是把厕所里的水关死了?
路遥说,我不知道,可能是什么地方关死了。
我赶紧走进厕所,把所有管道上的阀门拧了一遍,仍然没有水。于是我走出厕所,对他说,厕所没水我也没办法,我去找一下单位干活的民工,看他们有什么办法没有。
你去叫一下海龙,他有办法。路遥说。
我赶紧从楼里下去,找到了单位干活的海龙,对他说,路遥房子里的厕所不知哪个开关给关死了,一滴水也没有,他现在不能上厕所。
海龙什么话也没说,拿着扳手来到路遥住的那个房间,在厕所里看了一下,然后他走到厨房,拧了厨房里的一个阀门,厕所里的水就哗啦啦流起来了。
哎呀,就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和路遥谁也没办法,真是隔行如隔山呀。此时,路遥听见厕所里哗哗的流水声,觉得这一下把他的大问题给解决了,因此他躺在床上问我,是不是厕所里有水了?
我说,就是。我怎么也找不到开关,人家海龙一下就找到了,他在这方面,本事就是比我大。
路遥说,这下好了,不然厕所里一滴水也没有,可把我给整日塌了。你不知道,我晚上着急地上一回厕所,忙得不行,一只手提着裤子,一只手拿着钥匙,从这个房子里跑过去,急急忙忙把我那个房间的门打开,赶紧跑进厕所,而这一系列动作,我不能有一点疏忽,稍微慢上一点,就会闹出哭笑不得的笑话。
我说,慢一点是不是就拉到裤子里了?
路遥说,不是没有这个可能。现在厕所有了水,我就不再遭这个罪了。
天说黑就黑了,外面没有风,很热。西安这座城市仍然像蒸笼一般,几乎闷热的没一个凉爽的地方,人们只能汗流浃背地忍受着。
那几天,我和远村就像从非洲跑到这个城市的两个难民一样,有住的地方却没地方吃饭。关键是天气那么热,房子里不仅没有空调,连一个风扇也没有,就是什么也不干,也会热得汗水直流。
其实,远村的办公室稍微要比我的好一点,有一个破旧的电风扇。可这个电风扇也起不了多大作用,声音就像拖拉机开过去一样,轰隆隆直响。而且时间不长,吹出来的就全是热风了。所以在这样闷热的天气里,我和远村忙着招呼装修工人,根本顾不上去照顾路遥。
那一段时间,路遥和我俩都像是逃难的难民,好长时间没有正儿八经吃饭了,甚至在那些小吃摊上也没正儿八经吃过一顿。
此时,不知是路遥饿了,还是他一天躺在床上累得不行,在天黑的时候,他拖着一副病恹恹的身子,疲惫不堪地从门里走出来。
我正准备问他去哪里,他却拿着钥匙对我说,我去政协马治权家喝一碗稀饭,你看装修工人干完活,就把门锁上,我回来找你。
我接住他递给我的钥匙说,那你去,出去活动一下对你身体也有好处。
路遥慢腾腾地扶着楼梯的木栏杆下了三楼,一个人朝作协大门外走去。
那天晚上,装修房子的工人一个个都走了,可路遥还没回来。我在房子里等了他一阵没等上,就跑到城墙根的夜市吃饭去了。然而,当我在城墙根吃完饭。漫不经心地回到作协的院子里无所事事地溜达的时候,作协办公室的人看见了我,急切地对我说,你跑哪里去了,路遥在院子里到处找你。
哎呀,麻烦了,路遥房子的钥匙还在我这里,他回来进不了门,而我没想到他去政协会回来得这么早。因此我赶快跑到作协后院去找他,见他坐在靠墙根的一把破旧藤椅上,睡得正甜正香。
我走到他跟前,轻轻地喊了声 :路遥老师。
路遥慢慢抬起头,看见是我,便问,工人走了?
我说,走了。实在对不起,我在你房子里等了你一阵没等上,就到城墙根下的夜市吃饭去了,可我没想到你回来得这么早。看着坐在藤椅上低迷瞌睡的路遥,我继续给他说,那你赶快上房间里去,不敢在这里睡,你怎就在这儿睡着了。
其实,路遥并没有睡着,只是感到自己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因此他从藤椅边艰难地站起来,漫不经心地同我一起上了三楼。开了他房子的门走进去,把他正装修的房子左右审视了一番,然后高兴地说,房子装得确实不错,而且速度也不慢,就不知我定的那些家具什么时候能做好,明天我再问一下。
他这样说着,便仰躺在一个沙发上,又是一阵唉声叹气,哎呀,我实在是不行了,为喝他娘的一碗小米稀饭,险些把人给累死,光去政协的路上,我就歇了三歇。
这么近的路你要歇三歇?我惊讶地看着路遥。
这绝对不是我在这里大惊小怪,要知道省政协到省作协的距离不过几百米,而他还是一个四十来岁的人,在路上歇了三歇,可想而知他的精神状态到了怎样一种程度?此时此刻,我仿佛感觉到了我面前的这个人,并不是在中国文坛上叱咤风云的著名作家,而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
唉,我算是彻底完了。路遥无限伤感地这样唉叹着说,他娘的,我实在不行了。
我就想,看上去身体如此壮实的路遥,怎么一下子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因此我从沙发边站起来,看着他说,你光为吃一碗小米稀饭,就别再跑那些路了,我把煤气灶搬到阳台上,这样既可以烧水,还可以做饭。
哎呀,你说的这是一个好办法。路遥说,如果是这样,你和我还有远村,都不需要跑到外边吃饭了,外边多不卫生,把人都吃成病人了,你要是把煤气灶搬在阳台,那就解决了大问题。
我说,那咱就这样办,这是小事。
路遥赞成把他家里那个旧煤气灶搬到阳台上,我就把远村也叫到他家里,两个人开始动手拆煤气灶,然后在他家的阳台上安装好,作为他装修房子时的一个临时厨房。
那时候,看上去还结结实实的路遥,实际上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走路无精打采,脸上也没有一点光泽,精神状况显然不如以前。
一个刚刚四十来岁的人,又获得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没想到变成现在这样。
本文选自航宇《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人民文学出版社
路遥的时间,时间之外的路遥
一部展示路遥作品和生活裂缝的作品
这是最真实的路遥,这是最矛盾的路遥
献给路遥诞辰七十周年
这是路遥生命最后的时光。在《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后,这位风光无限、雄心万丈的著名作家,却突然患上严重疾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不仅承受着十分难挨的病痛折磨,还接连经历了经济拮据、婚姻破裂、兄弟失和等等人间痛苦。作者航宇是路遥的同事、朋友,在路遥生命最后的两年,他如亲人般陪伴照顾路遥,也见证了路遥最后的沉重、抗争和无奈。
作者航宇,1964年生,陕西清涧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版有散文报告文学集《你说黄河几道道弯》、中篇小说集《他妈的,男人!》、长篇纪实文学《路遥在最后的日子》、散文报告文学集《永远的路遥》、长篇小说《生命河》《市长不在家》《新县长》《麻六的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