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攻主(珞思影视研究组)
八个相关爆搜,无数人的心痛与眼泪,都不该是高以翔留给这世界的全部。
当那个黑色的日子过去24小时,网络上、行业内,对于内地综艺节目制造的目的、流程、机制等等都在反思中。
被强调的关注度与剑走偏锋的“秀”
反思的声音,其实从高以翔离世消息被其经纪公司确认时就已开始。
昨日中午,一段大张伟几年前在采访中谈真人秀的视频被放上微博。视频中大张伟提到,现在“所有人都跟那火车站扛大包的似的,比那还惨”,“现在所有所谓红的人,哪个不是在靠体力挣钱?”
要靠体力挣钱,是因为靠体力挣钱的节目(真人秀)“挣钱多”、“投资多”,而之所以投资多也被大张伟一语道破,“他们告诉我说,观众爱看真人秀”。
观众更爱看真人秀吗?从创作理念和实际效果来说,捕娱记(ID:ibuyuji)认为这句话并没有错。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收视、热度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真人秀”到底要“秀”什么、要怎么“秀”,的确已经出现了偏差。
“综艺节目该设置高位挑战吗”的词条冲上热搜
今日,“综艺节目该设置高危挑战吗”的词条登上热搜,通过网友放出的大量图片、动图以及回顾我们发现,高危挑战的综艺环节其实不止《追我吧》一家独享,而不合理的综艺环节,更是大量存在于各类节目中。
说高危,多档节目中都出现过蹦极、悬崖秋千、滑翔伞、跳飞机等设置;至于不合理,昨日,杨紫在参加某综艺节目录制时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天气里被要求光脚踩雪地吃冰棍的场景,就被许多人重提。
在接受捕娱记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跟过多档真人秀录制的宣传总监A提到,早前真人秀能从棚综节目的包围圈中一举突围,靠的就是“任务”激发出的明星真实反应,“但内容行业就是这样,新鲜的感觉到最后也会变得陈旧,同类节目想要继续获得关注,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加料’:游戏玩得更疯,挑战强度更大。”
采访中他直言,高危挑战项目一般在真人秀设置中会被用来考验嘉宾勇气或增强嘉宾之间互相依靠的感觉,“这些环节以及它所带来的恐惧、刺激或是其他环节设计附带可能出现的出糗效果,的确是增大节目看点的一个手段。”
熬大夜变敬业,其实掩盖了“不专业”
为了看点,在环节上设置更多“抓人眼球”、“激发心跳”的高难项目。在此之外,综艺行业内熬大夜、连轴转、以青春换明天的工作节奏,也在高以翔离世当天被广泛聚焦。
11月27日,公号“孟大明白”发文《不要让高以翔白白的牺牲》,文中提到,几乎所有综艺节目的录播现场都是“无限拖拉”,“把熬大夜当成敬业宣讲”,“至少有一半以上对相关人员的折磨与时间损耗是毫无意义的”。
韩庚在节目中吐槽录制拖沓
综艺节目录制可以拖沓到什么程度?曾经多次参加过节目投票、录制的捕娱记深有体会——一档节目录制往往需要提前两个小时进场(这还是媒体),而节目录制过程中会伴随着多次彩排、嘉宾休息、重录的过程。
捕娱记经历过的最长录制是某档歌唱类综艺节目,几乎每次录制都是从下午3点左右一直持续到凌晨5点,不少娱乐记者在这条线口奔跑几年后,都深感岁月无情,身体承受不住。
其实,深受节目录制时长所困的肯定不是媒体,而是综艺行业本身的从业者。高以翔离世之后,曾担任过多档节目制片人的桑洁在朋友圈提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晒熬夜、比大夜次数、比录制期间进医院次数成了本行业的标配。
她直指这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一开始就在策划力、执行力、管理力上出了问题,每个岗位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该干嘛。”
而引发她这番感叹的前同事一言道破了“战略上懒惰”的原因,“前几年综艺行业井喷发展,入行门槛几乎为零……要成为优秀的编导对人员素质其实要求极高……团队的能力和默契是必须投入大量时间和心力去磨合的。”
在那篇《不要让高以翔白白的牺牲》的文中,孟大明白提及到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的录制是自己见过最不拖沓的,“只录一个多小时”。
而就在8月份接受捕娱记采访时,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执行制片人张杨菁就提到,很奇怪为什么传言中有的节目一次录制需要录十几个小时,“快本如果播出时长85分钟,我们只用录制3个小时,艺人、主持人录完才八点钟,还能吃个晚饭夜宵。”
当时他就提到,“快本”的每个导演组只有3-4个人,每一期节目从策划、录制到后期剪辑,主力都是这几个人,“选题汇报的时候就要算时长,艺人什么时候进入一个环节,录制多久出来;这个版块大约会播出多少分钟,我需要多少个镜头保证效果……所有这些都是功课做在前面。”
节目保障措施普遍存在,但“弦”未曾绷得很紧
反思,还有有关节目保障措施方面的。在接受捕娱记采访时,一位卫视平台的资深节目总监B提到,未来业内对于安全保障方面的注意力应该会迅速提高,“其实安保、急救保障,每个户外节目录制都会配备,但以前大家一般也不会认为真正会出什么事儿。以后,这根弦肯定会绷得更紧了。”
甚至更多人开始呼吁对于心源性猝死的关注。今日,黄景瑜“飞鱼如玉”粉丝群正式更名为“黄景瑜急救公益应援站”,除为杭州一家未配备AED的游泳馆捐赠一台AED设备之外,他们未来还将在各地举办急救培训活动。
采访中B还称,高以翔的猝逝,很可能成为真人秀时代的转折点,就像大张伟在访谈中对“为什么不让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演出”一样,他预测,未来像这种需要“跨界”的真人秀题材很可能会减少,“包括观众也意识到,让明星在真人秀中玩‘跨界’其实更多是满足大家的猎奇心理,但真正好看的节目,比如‘演员’也好‘歌手’也好,都是让艺人去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
网友硬核哥的类似观点也赢得了许多网友的支持,在“综艺节目该设置高危挑战吗”的话题里他提到,“其实让不让高危挑战节目存在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不能随便找一些力不从心的外行人,来参加高危挑战项目。”
除却真正的内容本位、专业本位可能会有回归初心的机会,对于行业内普通工作人员的关注,也再次得到许多人共鸣。
采访中B提到,超负荷的工作量问题这两天来的确是行业内讨论的热点话题。他指出,“倒时差”式地熬夜工作曾是艺人的常态,“白天睡觉,下午起床,真正的(节目)开工都是晚上八点以后,各方面约定俗成,就让录制变成了夜活儿。”
那这次事件以后,如果更多艺人方开始有意识去改变这种作息,普通工作人员熬着大夜赶录制的情形,也多少会开始慢慢改变。
责编|攻主 排版|厂长 图编|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