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医生的态度不好?真相太揪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26
导读

门诊医生,一堆病人在排号等候,看病都看不过来,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能好好跟患者沟通。 在病房,情况也没好多少,床位排不过来是很多科室的头疼的问题,患者多,工作量自然就大了。 另一方面,高年资的医…

近日,杭州“最美奶奶”火了,缘起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85岁的盛锦云医生退休后仍然坚持坐诊一线,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获得网友们的盛赞。

盛锦云奶奶不仅是儿科哮喘专家,专业技能过硬、临床经验丰富,而且特别愿意接受新事物,近期还热衷于通过网络向大众传达专业科普知识。同时,她在诊治患者时也非常有耐心,态度和蔼,在小患者和患者家人中赢得了很好的口碑。

这不禁引得网友感慨:通常职称越高,年资越长的医生,反而最有耐心,态度最好。

看到这些网友的评论,年轻医生们坐不住了,纷纷表示很委屈!

顾方舟、林巧稚、盛锦云······一一数来,为什么在患者心中留下医德双馨印象的都是老专家、老教授?为什么年轻医生抛开医术不说,总给人态度不够好的感觉呢?

归根结底,落脚到医患沟通上。然而,医患沟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No.1

年轻医生自身原因

第一,医生太忙,没空解释

中国医生的工作量在全球都排在前列,临床任务重,还要兼顾论文、学术增值。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因为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原因,中国的患病人口在激增,官方预测从2000年到2025年,中国患病人数将增加近70%。

由此可见医生的接诊量该如何庞大。

有的医院,一个医生一天的接诊量过百,而且这种情况还不是个例。

门诊医生,一堆病人在排号等候,看病都看不过来,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能好好跟患者沟通。

在病房,情况也没好多少,床位排不过来是很多科室的头疼的问题,患者多,工作量自然就大了。年轻医生得查房、开医嘱、收病人、写病历、上手术,参与病例讨论、业务学习,还要肩负科研的使命,需要拿出很大精力和很多时间来写论文发文章评职称。

所以,很多时候,年轻医生不是没耐心,而是时间不允许。

而高年资的医生,接诊时候态度确实会比年轻医生和蔼,更有耐心。

一方面,因为他们是专家门诊,每天的接诊量都有限制的。

另一方面,高年资的医生们已经从职称的压力上解放出来,无需为考试发愁,压力没那么大,再则平常的琐碎工作不多,接诊病人时条件允许他们有耐心。

第二,收入低,环境差,糟心事多

中国医疗资源紧张,医生们不仅工作累,回报和付出也有一定程度的落差。每天一波操作猛如虎,月末一看工资太糟心。

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每天面对的又是病痛与生死,有几个人能说自己心情很晴朗,能轻声细语地对待一个陌生人?

很多医生表示,能每天坚守岗位,已经耗费完自己的精力。

但高年资的医生就不同了,资历摆在那里,物质需求没那么强烈了。工作上的揪心琐事也相对少,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态度当然要好一些。

第三,医患关系紧张,言多必失

现在的医患关系,用水深火热来形容也不为过,医患双方都有着自己的顾虑,先不说骇人听闻的杀医伤医事件,单说就医时录音,质疑医生水平、对医生恶语相向的,把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更是推入了死胡同。

看个病都得防着被人录音,每天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言多必失,多说都错,还不如少说为妙,也少担责任。

所以很多时候,年轻的医生不是没有耐心,是真的不敢说太多。

第四,患教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患教也是医生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病了怎么养护?怎么吃?哪些要避免?药的效果不满意······对患者科普专业知识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时间根本不允许你娓娓道来。

把复杂的专业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患者听,并且能让对方明白。能做到这一点的人,都是非常非常厉害的人。年轻医生在这方面的历练还不够,所以交上的答卷总让患者不满意也在情理之中了。

而盛锦云奶奶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给观众科普知识,而且深受欢迎,是她几十年临床经验与学识的积累,厚积薄发,才能简简单单几句话就解释清楚复杂的问题。

No.2

该怎么做?

其实,良好的沟通,是医患关系和谐的前提。

虽然很多时候年轻医生们也身不由己,但是能做出一点点改善,都是向和谐医患迈出一大步。

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医生最基本的就是清楚这个职业在医患沟通中所需要尽到的工作义务:

  • 医生有向患者及直系亲属或委托人告知和解释病情的义务;
  • 医生有向患者提出治疗建议的义务;
  • 医生有听取患者对病情主诉的义务。

但现实中,情况往往比较复杂。

例如,医生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即患者目前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情况,可能的病因等内容。医生的告知和解释做到了,但并不能保证患者和家属全都理解。

人的素质和文化水平本来就是有差异的,很多人是因为自己理解不了,就说医生缺乏耐心,根本原因是自己文化素养偏低。

当医生向患者提出治疗建议时,有些人质疑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如果得不到他们想要的答案,或者跟他们的理解不一样,他们就会觉得医生缺乏耐心。

这类人以文化较高者多见,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术业有专攻这一点。

在听取患者对病情主诉时,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医生听的内容是有条件的,很多患者经常答非所问,无关的信息说了一堆又一堆,医生打断,便觉得医生不爱倾听,没耐心。

来源:医闻速递

本文系转载

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