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演员高以翔去世!猝死有哪些前兆?急救时应把握“黄金时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21
导读

成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心脏疾病最主要是:冠心病(45%~50%)、心肌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20%)、风湿性心脏病(15%)、高血压心脏病(10%)等。 其五:很多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死亡前都反复出现…

11月27日,台湾艺人高以翔录制节目时不幸去世,医院最终宣布为心源性猝死。

高以翔公司和《追我吧》节目组均已发布声明确认。

图自weibo

我国每年大约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脏性猝死!“心源性猝死”究竟是怎么回事?如何正确急救和预防?

图自pexels

01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顾名思义就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是指看似正常的人,突然意识丧失(晕倒、没有知觉、呼之不应)等症状。如果没有任何处理措施,出现症状1个小时以内发生的死亡,之前可以没有任何先兆,最终可以查明是由心脏病导致的,这样的突发的死亡称之为心脏性猝死。

成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心脏疾病最主要是:冠心病(45%~50%)、心肌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20%)、风湿性心脏病(15%)、高血压心脏病(10%)等。而小儿猝死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和遗传性心脏病为主。

02 哪些群体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图自unsplash

工作压力大的白领

很多白领的不良生活方式,例如,久坐、抽烟、喝酒、熬夜等;饮食不规律,造成肥胖、高血脂或高血压;工作忙碌,使得身体锻炼越来越少,导致体质变差。更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很多白领人群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焦虑,往往会引起或者加重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梗。研究表明,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大、体力透支等很容易成为心脏病的诱因,从而诱发猝死。

黑白颠倒的夜班人群

经常需要熬夜、上夜班的人群,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出现“过劳死”的案例屡见不鲜。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升高,诱发猝死。

从事力量性项目的运动员

运动相关性猝死的基础病因主要为心肌病、早期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畸形等。

此外,有心脏病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肥胖,肾脏病的患者在情绪波动较大的时候,更容易出现心脑血管问题。

03 猝死前有哪些征兆?

图自pixabay

其一:心脏病发作前,身体上例如颈、后背、头皮、手心会大量出汗,此时应提高警惕,当心猝死发生。

其二:在无激烈运动、缺少睡眠或者生病等诱因的情况下,连续出现胸闷,憋气等症状,此时应考虑心脏出现问题。

其三:心脏病患者经常感到肩膀、颈部、下巴、手臂疼痛,这是心肌缺血的信号。

其四:心脏病发作前的典型症状是突然、或者无缘由的心跳加剧,一旦发生心室性心搏过速,则极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突然死亡。

其五:很多心源性猝死患者在死亡前都反复出现胃肠道症状,不少人生前并没有胃病病史,这是心脏病发作的信号之一。

04 当猝死来临,我们能做什么?

猝死很难自救,但却可以被救。心脏骤停发生时,周围人从打“120”到得到救助要超过5分钟。

若是在患者能在急救人员到达前几分钟得到心肺复苏急救,存活率将大大提高!但由于民众不懂得相关的急救知识,往往容易错过最初4~6分钟的急救“黄金时间”。

图自unsplash

第一步,拨打“120”或“999”紧急呼救。

第二步,让患者头部后仰,下颌上抬,头部偏向一侧,使呕吐物尽量流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带假牙,需要摘掉,避免抽搐时造成危险。

第三步,做有效的心脏按压。

第四步,尽早实施电除颤。

受访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治医师郭鸿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来永强

责 编 | 武亦文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