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过是纸老虎,有了这4样,就有战胜糖尿病的保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713
导读

这种只顾眼前的的想法千万要不得,今天你没

病房住进了一位50多岁的糖尿病患者李先生,他是第一次被发现有糖尿病,由于血糖太高,出现了恶心、吃不下去饭,于是入了医院。查房看他的血糖一天天在改善,不舒服的情况一天天在减轻,但每次看到他却还是满脸愁容,这又是为何缘由呢?原来自从他被告知患了糖尿病,心里就一直难过得很,加之邻床又住了个肾脏不好的病友,每天刺激他,这位糖友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怕得不得了。

糖尿病给健康带来的"十面埋伏",不要让它的狡猾欺骗你

有的糖友形容糖尿病堪比癌症,的确糖尿病特别"烦人",造成诸多危害,可以用"十面埋伏"形容,我们唯有认清它的嘴脸,才能防止"中枪"。那都有哪些"埋伏"呢?

  1. 血管"中枪"。血液的"管道运输"全仰仗心脏和血管来完成,心脏和血管是第一个接触高血糖的,因此常常会遭受高血糖的攻击,出现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冠心病、脑中风等等。
  2. 肾脏"中枪"。肾脏和眼睛是一条战线的"两兄弟",眼睛"战事"吃紧,肾脏基本也会"中枪"。早期尿里会出现本不该出现的东西——尿蛋白,如果不好好打理,肾脏最终"未老先衰",落得个要通过"洗"肾来度余生。
  3. 眼睛"中枪"。糖尿病可以让这扇"心灵的窗户"逐渐关闭,看东西受影响,严重会进入"暗黑"世界——失明。
  4. 骨头"中枪"。糖尿病会加快了骨骼被破坏的步伐,骨质疏松逐渐加重,骨质疏松不仅仅腰酸背痛腿抽筋,还往往引发骨折。
  5. 神经"中枪"。高血糖会"腐蚀"神经,出现手足麻木、感觉虫虫爬、烧灼感、疼痛、半夜拉肚、便秘、吃不下饭等等。
  6. 脚丫"中枪"。就是咱们说的糖尿病足,往往是因为一个小小的伤口失去一条腿,不仅导致残疾,关键还可能失去性命。#糖尿病#
  7. 嘴巴"中枪"。糖尿病容易引发口腔疾病,导致口腔黏膜发炎、疼痛、味觉出问题、龋齿、牙龈肿痛、牙周脓肿、牙齿松动过早脱落等等问题。
  8. 皮肤"中枪"。最常见为皮肤感染、瘙痒症、湿疹、水泡等。
  9. 耳朵"中枪"。出现听力过早衰退、耳鸣、眩晕、耳部胀满感,甚至发生耳聋。
  10. 精神"中枪"。有些糖尿病患者身体没被糖尿病打垮,但是精神却先被糖尿病打垮了,抑郁了。

规律测血糖

糖尿病不过是纸老虎——怀揣"四有",健康就有

看到了这么多可怕的并发症,不少糖友的确被吓得不轻,其实糖尿病你看明白了,就是一只"纸老虎",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主,你若强势,他就会败下阵来。糖尿病完全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我们怀揣"四有",糖尿病就一定可以战胜的,我们就一定能够重新找回本该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

  • 一 有远见。

能看到未来糖尿病可能会造的"孽",也并不全是坏事,能够预见未来,我们就会知道今天应该要去怎么做。不少糖友只看到眼前,看到现在只是血糖高一点,感觉到并没有什么不舒服,并无大碍,能吃能喝过得好好地,或者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没有时间来管血糖这点事,目前的血糖自己的身体还行,还能撑个一年半载的。

这种只顾眼前的的想法千万要不得,今天你没"中枪",不代表你永远不会 "中枪",不要存在侥幸心理,糖尿病治疗的最佳时机稍纵即逝,你若不好好把握定会丢失健康,糖尿病越早治越好,越早治找回健康的概率就越大。

  • 二 有目标。

糖尿病的治疗要先定目标,一个重头戏就是血糖的目标,血糖控制马虎不得,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好目标,一般情况下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以内,餐后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升以内,年轻人可以再低点,老年人则可以适当宽松点;

高血糖的那帮"狐朋狗友"也不能忽略,比如血脂,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果没有心血管疾病就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内,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就要更低一点,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内;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特别是对于超重、肥胖青中年糖友来说,减轻体重、去掉大肚腩相当重要。目标定好了,我们一步步地去落实。

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情。

· 首先,在没得糖尿病的时候,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合理体重,这样可以不得或是减少患糖尿病的概率,特别是当你的家里人有糖尿病,你就更应该早早做好预防工作了;

· 如果你明确诊断了糖尿病,这是就要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问题,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并发症,让并发症不来或少来;

· 如果你已经出现了并发症,请你仍然不要放弃,这时的积极治疗仍然很重要,可以减缓并发症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在糖尿病防治过程中,不同阶段要做的重点可能有不同,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回报。

  • 四 有恒心。

糖尿病是个慢性病,慢性病就意味着终身,所以对于糖尿病的管控也是终身的。诊断了糖尿病的病友,不要灰心丧气,只要有信心、有恒心,我们一定能够战而胜之,夺回本就属于我们自己的健康。

厦门弘爱医院,田建卿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著有《不该只有医生知道:必须说的糖尿病》《内分泌那些事儿》 出诊时间:厦门弘爱医院 周一、周三上午,门诊2楼内分泌门诊,周四上午门诊三楼妊娠内分泌门诊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