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好孕姐
以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公益片,老人患有AD(老年痴呆),经常会不认识自己的儿子。有一次,儿子带他出去吃饭,吃到最后,桌子上还剩有几个饺子。他看到之后,就把饺子装进自己的口袋里。儿子很尴尬,就说:爸,你干啥呀。老人就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他喜欢吃。
虽然患有AD,虽然经常会不记得儿子是谁,但是仍记得儿子喜欢吃饺子,仍想着要把好吃的留给孩子。这就是父母,会忘记自己,但是却不会忘记爱子女。小时候,他们会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问题,有耐心的给我们讲了一遍又一遍我们的疑惑。
可是等他们老去,行动变迟缓之后,面对他们的问题,我们会感到厌烦。“都跟你说过了,怎么就记不住。”而他们只是小心翼翼的笑或者默不作声的走开。那为我们遮挡风雨的“老树”,慢慢的成为我们想要舍掉的负担。
还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会小心翼翼的问你什么时候回家。还记得在你忙碌的时候,他们打来的电话,被你急匆匆地挂掉吗?还记得他们从什么时候不敢对你大声说话,还总是看你的脸色吗?为啥父母老了不敢对孩子大声说话,还总是看他们脸色?真相扎心。
父母老了更像是一个孩子
年轻的时候,要承担起赡养父母和养育子女的责任,肩上的重担只能让他们默不作声的工作挣钱。此时的他们是顶梁柱,所以要表现得强势一些。而老了他们成为弱势群体,会慢慢的开始依赖孩子,会希望得到关注,会想要子女的关心。他们不想与社会脱节,但却不得不承认自己跟不上社会的步伐。因此,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会让他们像个小孩子一样,需要子女的陪伴和照顾。
父母处于心理弱势
《资本论》中有这样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样也适用于家庭心理学,它们认为:经济收入和家庭关系是成正比的。老人在退休之后缺乏经济来源,或者是经济情况急剧减少,这会让他们恐慌。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社会地位急剧降低,或者是基本丧失。
之前在经济的支撑下,说话是说一不二的,你靠我养活,必须要听我的话,要不然我就不给你钱。年轻的时候跟父母吵架不说话,也会拉下脸跟他们要生活费,因为他们是主导者。可是现在他们成为被动者,他们从给予者变成了索取者,需要我们在网上交水电费、挂号等。
这种转变会让他们处于心理弱势,从而导致不敢对孩子大声说话,还要总看孩子脸色。这不是对等的关系,长期以往对双方都会造成伤害。别让父母父母佝偻的背影成为一记耳光,狠狠打在脸上。
《黎明的承诺》里面有一句话:我们总会回到父母的坟前,像条被遗弃的狗一样哀嚎。无论他们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仍是我们的父母,别等到以后再后悔。现在和他们好好说话,不要让他们看你的脸色,要不然,自己早晚会后悔。
-----------------------
关注【好孕】,你想知道的科学备孕、孕期护理、胎儿发育、产后护理,宝宝发育,时尚教育,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此外,还有我们的特邀作者,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育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