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关于上海的故事里,它最有“味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9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689
导读

我们讲大上海有三条线索:一是它的来龙去脉,二是它的风流人物,三是它的人事风物。 第一部分,讲上海风云,讲它的来龙去脉,主要是想和大家交流,上海为什么能聚拢这么多的财富?另外,上海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经…

诗人里尔克说,

我们必须观看许多城市,观看人和物,

我们必须能够回想,

异乡的路途、不期的相遇、逐渐临近的别离。

要了解一个地方,

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它的语言讲述它的故事。

我们寻找异乡的路途, 也不想忘了故乡的腔调。

我们推出的「看理想·方言计划」,今天已经上线两档节目了:

第一档,由香港作家、评论员马家辉讲解《香港嘢史》,用粤语讲述,带你彻底了解香港;

第二档,由上海老克拉、书评人小宝讲解《上海往事》,用沪语和普通话和你一起回顾大上海的起源;

第三档,即将推出,敬请期待。

这也许是内容媒体上,第一次推出这样一个系列,以方言为主,向全世界华人介绍某个地方的历史、社会、文化、故事节目。我们相信,用方言讲述,能还原故事最动人的瞬间,也让我们得以找回那个最初的自己。

「看理想·方言计划」还将继续进行下去,你想听到哪里的方言故事,希望由谁来讲述,欢迎你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将一起见证另一种可能。

我们这档节目的名字叫“上海往事”。

讲老上海。策划人说,讲老上海,要用上海话讲。我普通话推板,上海话搭僵,用哪一种都不讨好,用哪一种都无所谓,不过普通话毕竟听众会多很多,为啥要用上海话?

策划人说,试试看用上海话讲上海的学问。讲学问我喜欢,上海话讲上海学问好像没有人试过。试试就试试。反正策划人担肩胛。

用上海话讲上海学问,味道会不一样,说不定味道最好,没有了普通话的肉膈气。

我是小宝,作家,出过几本书,是“理想国”的老作者,和“看理想”有缘分。我教过书、办过报、开过书店,做过文学顾问,都在上海。

我在上海下了一辈子的功夫,一辈子没搬场没离开,好好过日子,在生活里吸收上海的智慧。别人开始讲老上海故事,我不响,现在故事越讲越豁边,我想讲点学问来平衡一下。

现在老上海的故事太多太滥。不是故事烂,是讲得烂。一讲起老上海就是小娘皮轧姘头姨太太地下党小瘪三赚大钞票石库门出真英雄……还有就是五香豆百叶结老虎脚爪糍饭糕的民俗。

这种七假三真的故事不是不能讲,这最多是上海的一枝一叶,讲枝叶要心中先要有花有树、有公园森林。就像讲一个人,先要晓得他大致的骨骼身架血脉,随便拿起一块肉来讲,你都不知道这块肉到底长在脸上还是屁股上。

我要讲的学问,没什么高深,就是有根据地讲讲上海的骨架体格血脉经络,大上海从哪里来,走过多少路。

大上海不简单,上海是一座值得从根上说起,枝蔓纵横,含义丰富的伟大城市。它的来龙去脉,现在被鸡零狗碎的弄堂八卦掩埋了,需要一点点学问来打捞。

你可能会问,我们这个节目为什么叫《上海往事》?

“往事”是个有份量的字眼。我的这个节目叫《上海往事》,是向意大利大导演塞尔乔.莱昂内致敬。他最有名的电影系列,就叫《往事三部曲》:《西部往事》、《革命往事》、《美国往事》。莱昂内的往事,有沧桑之思,是觉悟的故事。上海往事应该追求这样的境界。

我过去办过报纸,因为当时觉得报纸不好看,就试试办一张好看的报纸;我喜欢读书,过瘾的书太少,就试试写几本过瘾的书;我喜欢看到有思想性的上海往事,没有人讲,现在就试试自己开讲。

我要讲的上海是对上海的理性理解。上海曾经的伟大和荣耀在于它的理性,而不是生煎馒头上有多少葱花。希望和大家有思想性的沟通,趣味不会很够,以见识相交,以议论会友。

我们的“上海往事”,主要讲述的是从租界起步的大上海。没有鸦片战争,没有五口通商,没有1843年11月上海开埠,没有1845年设立租界,小上海不会升格为大上海,不会有一度汇集全国60%的制造业,80%的外贸,60%的货币的上海。

上海成了大上海,大上海的善与恶、是与非、奖励与惩罚,都离不开100年的租界上海。它的遗存至今仍然影响着当代上海。

我们讲大上海有三条线索:一是它的来龙去脉,二是它的风流人物,三是它的人事风物。上海风云,上海风流,上海风情。大概是三十集的篇幅。

第一部分,讲上海风云,讲它的来龙去脉,主要是想和大家交流,上海为什么能聚拢这么多的财富?广州在上海之前就开始对外通商,但是广州没多久,就被上海超越了。所以,上海聚集这么多钞票、这么多财富,它的原因、机制是什么?

第二部分,讲上海风流人物。我挑选的都是当年非常有意思的人物,比如当年在上海疑似世界的首富是什么人,他竟然是个半文盲的人?另外,上海还有各种各样的人,经常有人讲上海黑道、上海黑帮,他们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要扒开它传奇的外衣,还原历史的真相。还有就是各式各样的文化名人,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有些是大家知道的,有些大家未必知道。

第三部分,上海风情,介绍一些跟我们的生活都有些关系的方方面面。我的上海话讲的不好,但是关于上海话语言的知识,我还是积累了一些的。在这部分里,我想和你交流一下,上海语言的发展和变化。以及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比如老上海的美食到底是怎样好吃,跟今天的美食有什么关系?还有上海的音乐生活,上海的电影、上海的戏剧等等。

关于上海,我们也还会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和讨论。其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1842年《南京条约》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地中上海级别不是最高的,与外商接触也不是最频繁的,为什么最后只有上海发展成远东第一大都市,凌驾于一切通商口岸?

我希望,通过《上海往事》我们可以一起寻找答案。

来跟我们一起寻找,城市的“原汁原味”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发布,作者: 来自互联网。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zneh.com/znkb/show-8038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