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装备制造能力实现飞跃 两大电网工程投运再破世界纪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306
导读

两项工程均占据各自输电技术领域的制高点,推动我国电工装备制造能力实现新的飞跃,使我国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实现了重要提升。 而准东至皖南工程投运后,输电能力达到1200万千瓦,将有效缓解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 本报记者 王轶辰摄

近日,准东至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苏通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GIL(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综合管廊工程(分别简称“准东至皖南工程”“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正式投运。两项工程均占据各自输电技术领域的制高点,推动我国电工装备制造能力实现新的飞跃,使我国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实现了重要提升。

准东至皖南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直流输电工程,刷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高度。该工程起点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终点位于安徽宣城市,线路全长3324公里,投资407亿元,将进一步提高输电效率,节约宝贵资源。

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则是全球首次在重要输电通道中采用特高压GIL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超长距离GIL创新工程,实现了世界电网技术的新跨越。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在全球率先掌握了特高压GIL输电全套技术。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80%以上能源资源分布于西部、北部地区,实施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战略,现有输电通道已不能满足大规模电力外送需求。

而准东至皖南工程投运后,输电能力达到1200万千瓦,将有效缓解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同时,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投运后,可有效提高华东电网内部电力交换能力,接纳区外电力能力和电网稳定水平。

此外,两大工程投运还将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东中部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根据投资估算,相关工程建设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约290亿元,带动电源等相关产业投资约1020亿元,增加就业岗位2.8万个,送电省份与受电省份均直接获益。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表示,“准东至皖南工程的投运对促进新疆能源基地开发,保障华东地区电力供应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苏通管廊工程实现了华东骨干电网最高电压等级的‘交流双环网’合环运行,投运后有利于提升华东、长三角地区的电力配置能力和电网安全水平”。

(责编:杜燕飞、王静)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