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数量众多,其历史更是源远流长。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当代中国100个常见姓氏中,集中了全国人口的87%。其中,占全国人口1%以上的姓氏有19个,分别为: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和马。
然而,每一个姓氏的发展史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今天笔者便为大家揭秘一个我国的“大姓”——李。
在我国历史上,哪个姓氏的统治者最多?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是当今中国第一大姓,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姓氏。世界上有大约2——3亿李姓人口,在韩国、越南和朝鲜,李姓都是大姓,仅次于金姓和阮姓,在华人占少数民族的美国,李姓竟排到22位。
并且,根据统计,李这个姓氏中,仅在中国就出现过六十多名皇帝。可以说,无论从人口数量、家族的显赫程度和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李姓都堪称为全球“第一”姓氏。众所周知,李姓统治者多集中在唐朝,这也一度使得大唐李氏成为当时最显赫的家族。
不过,这一姓氏既给李氏带来尊崇的身份地位,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根据《酉阳杂俎》的记载,由于唐朝时期李为国姓,所以,当时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要遵守一条奇怪的禁令,那就是:禁止食用鲤鱼。每当渔夫捕捉到鲤鱼,按照相关律例必须将其放生。倘若,渔民敢在市面上兜售鲤鱼,一经查处一律重打六十大板。与接下来的禁忌相比,禁食鲤鱼倒还算高雅。
在唐朝时期,普天下的老百姓禁止食用老虎,就连“虎”这个字也是禁忌,说不得。何故如此呢?原来,唐代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名为李虎,为了避其名讳,朝廷自然会在“虎”上大做文章。当然,在那个年代,想吃到虎肉是很难的,但是,不许人提“虎”字未免有些过分。
唐代规定,但凡遇到“虎”字,一律以“马”替代。在此之前,老百姓通常管如厕用具叫“虎子”,在此之后,“虎子”也顺理成章地成为“马子”,到了后来,这种物件又被改名为“马桶”,并沿用至今。从这些典故来看,李姓堪称古往今来最威风的姓氏,甚至,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风俗习惯。
那么,李姓源于何处呢?说起这一姓氏的来源,史学界不一而足,其中,较为浪漫的一种说法为李氏出于皋陶。皋陶是何许人也呢?此人便是舜时期负责法律的大官,当时皋陶的职位被称作理官。由于,皋陶尽忠职守,深受舜信任,所以,后世的理官均由皋陶的后人世袭。
久而久之,皋陶的后代开始以“理”为姓。直至商王帝辛时期,皋陶的后代理征,因秉公执法铁面无私而得罪了纣王,惨遭杀身横祸。理征的老婆孩子为了避难,隐姓埋名逃出朝歌。在逃难的过程中,母子二人险些饿死,幸亏路上的一棵李子树救了二人性命,她们靠着食用李子果腹存活下来。
为了躲避接下来的灾祸,同时,感谢李树的救命之恩,理氏后人将姓氏改为“李”。
然而,另一种说法却与李子树没什么直接关系。
根据《姓氏考略》,周朝以前中国并没有“李”这个姓氏。李氏最早出现在史料中,是老子李耳。笔者认为,李耳或许就是理氏的后裔,只是这一姓氏从“理”到“李”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到了唐朝时期,李氏成为最显赫的姓氏。为了表彰大臣的功劳,统治者先后多次赐予徐、安、杜、郭、麻、鲜于等家族李姓。例如,在李氏中比较出名的一支洛阳李氏,在被赐姓前便是鲜卑族,原姓氏不详。实际上,这种少数民族被赐姓的情况,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在更早的汉朝同样发生过类似的情况。
早在东汉末年,诸葛亮在平定南方蛮族后,见当地原住民大多没有姓氏,便赐了许多中原姓氏给他们,其中,便有“李”这个姓氏。从以上的例证中可见,李氏的血缘并不简单。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许多李姓的朋友身怀犹太血统,或许这件事连姓李的朋友都不清楚。
唐朝时期,曾有许多犹太商人来到中土经商,与中原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并持续到宋朝。
到了北宋时期,来到中原的犹太人越来越多,他们主要生活在各大城市中,从事经商。在这些犹太人中,姓李者居多。其中原由已不可考,笔者推测早年唐朝统治者,曾赐犹太人为李姓,因此,一千年后才会出现许多李姓犹太人。
前文中我们提到过,李氏最早可追溯到虞舜时期。从发源地来看,李氏源于今河南鹿邑,这是史学界公认且毫无争议的。后来,李氏的其中一支迁徙到陇西地区,并分出三十九支。到了西汉时期,李氏族人开始迁居到江西、山东等地。
到了东汉时期,许多身为汉族的李氏来到西南地区,加入到白、苗等兄弟民族中。时至今日,李氏已开枝散叶到全国各地,成为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
【《百家姓》、《国语·晋语》、《资治通鉴·唐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