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饭时,导致营养价值丧失的几个错误做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12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903
导读

一般家庭在蒸米饭前都是先淘米,而维生素B类是水溶性的,又分布在米的表面部位,很容易随着淘米水溜掉,维生素B1的损失可高达20%~60%。 煮粥加碱的做法在北方常见,认为加碱的粥喝起来口感更好,殊不知…

天天煮饭,但煮饭的学问可不少,平时的煮饭的一些方法会使大米丢失原本的价值,以下这几种不可取。

1、淘米次数过多

一般家庭在蒸米饭前都是先淘米,而维生素B类是水溶性的,又分布在米的表面部位,很容易随着淘米水溜掉,维生素B1的损失可高达20%~60%。其实,如今市面上卖的大米都很干净,轻轻淘洗一两次即可,标明免淘米的品种就不需要淘洗了。

2、加热过久

烹调的时候应该尽量缩短加热的时间,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煮前将米浸泡半小时左右;二是用开水煮,既能让自来水中的氯气挥发掉,减少对维生素B1的破坏作用,也能煮得更快。

3、 加碱

煮粥加碱的做法在北方常见,认为加碱的粥喝起来口感更好,殊不知这样做会造成维生素B1的全军覆没,也会破坏维生素B2和叶酸。

4、捞蒸饭

一些地方的人喜欢吃捞蒸饭,认为这样米饭口感更好。还有的人喜欢把凉饭用热水过一下,然后把汤扔掉。这些做法都会让维生素损失50%~70%之多。实际上,碗蒸饭的营养素和风味物质的损失最小,而捞蒸饭是最大的。

责任编辑:周珊珊(EK006)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