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鸟快报 » 化工 » 正文

它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印象最深的是墓地,城市环境很像欧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01  来源:来自互联网  作者:来自互联网  浏览次数:479
导读

但摩洛哥给了我一个极大的冲击,它在非洲,却一点儿也不非洲,我甚至是没有找到有关我印象中的非洲文明迹象,除了马拉喀什的旅游集市上有出售非洲土著人的原始图腾。 可能就如哈桑二世所言的那样,摩洛哥是一棵根植…

距离摩洛哥之旅结束已过去一个多月了,但每次整理图片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仍在旅途中。不论是哪一座城市,哪一处景点,当时记忆浮现脑海,或建筑或街景或古城遗址或特色风味,任意打开一张当时拍摄的图片,我就着急要把旅途游记写出来分享大家。

拉巴特是我在摩洛哥的最后一站,比起城市旅游的打算,它更像是一个出发点。它是摩洛哥的首都,与马拉喀什、菲斯、梅内克斯(此次旅途还没有去过)同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

这座濒临大西洋的古老城市,并不像卡萨布兰卡那样“迷人”。我一直认为是那部电影给予了卡萨布兰卡更多的“迷人”气息。很多人问我,拉巴特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我的回答就一句话:海边的墓地。

这并不是一个景点,它是墓地,也不是古老遗址性的墓地,却是拉巴特留给我最深的记忆。其次,大概就是穆罕默德五世墓、乌达亚城堡等景点了吧。本想去拉巴特王宫看一看的,谷歌地图把我给带偏了。据说舍拉废墟值得一去,但最后一站的停留时间实在有限。

当我从舍夫沙万坐巴士来到拉巴特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背着相机去扫街,也就是所谓的街拍。除了看博物馆、逛集市,扫街也是一种认识城市的快捷方式(至少对我而言)。

拉巴特从1912年以来,一直是摩洛哥的首都,比起其他城市的环境和建设,拉巴特确实比较现代化,虽为皇城,但在遗址保留完好的同时,欧洲人曾在这里不断建设,包括街头穿梭而过的时尚电车也是由瑞士和法国制造。

历史上,摩洛哥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被法国殖民,不少城市的新城区都是由法国兴建。但摩洛哥人在提到城市电车的时候,似乎有点儿自豪。尤其是送我去酒店的出租车司机,一路跟我介绍拉巴特,不论车窗外闪过什么建筑,他都会热情讲解,在看到电车的时候,他神情很是兴奋。

尽管在许多旅游资料中,拉巴特都被归于摩洛哥的旅游城市,但它真的不算是有“旅游魅力”。可能马拉喀什和菲斯给我的感觉太好了吧。虽同为皇城,可一旦比较起来,还真不能有太多期待。

可即便如此,我仍是喜欢它。从集市到乌达亚城堡到去找王宫的路上,从哈桑清真寺到海滨浴场,一路的走走拍拍,令人很容易分别新城和旧城。新城多是西式建筑,精巧的民居住宅基本是阿拉伯风格,街道两旁绿树成荫,还常有繁花盛放在天空下。

旧城围以红色城墙,城内有很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市面繁荣,后街小巷是一些手工艺品作坊,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依然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比起新城区,我把绝大多部分时间留在了老城。这是一个旅行者的通病。

如果想直观看到历史留下的蛛丝马迹,除了博物馆,老城是最佳去处。中世纪的拉巴特城市是怎样的?这在老城(萨勒)之中尽显。但漫步新城,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如果说海边墓地是一种最深的旅游印象的话,那么城市环境可以说是另一种见闻:现代、时尚,街道宽阔而且干净,街心花园很多。

这与我想象之中的非洲模样是两个世界,尽管网络很是发达,但没来过非洲,我仍是认为非洲是土著人的样子,一切以原始为主。在我承认无知之前,必须提一句:这是受了太多非洲摄影作品的影响。

作为一个热爱摄影的旅行博主,我是对非洲的向往,是基于原始文明。但摩洛哥给了我一个极大的冲击,它在非洲,却一点儿也不非洲,我甚至是没有找到有关我印象中的非洲文明迹象,除了马拉喀什的旅游集市上有出售非洲土著人的原始图腾。

可能就如哈桑二世所言的那样,摩洛哥是一棵根植在非洲,叶子呼吸着欧洲空气的大树,城市有太多建设印证了这一点。

历史上,非洲曾被欧洲各国瓜分,但今天摩洛哥的发展于整个非洲而言,还是很不错的(经济总量在非洲排名第六,北非排名第三),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关系。

站在首都拉巴特的海滨大道看日落时,心里忍不住在想,非洲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大洲,其东部的草原地区被认为是人类的起源地,东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古埃及文明”,那么位于西北部的北非王国摩洛哥,又有多么深厚的文明呢?

我不想提宗教遗产,但这个国家的历史文明与宗教文化分不开。前往的几座城市就已经给了我一个明显提示。但如果有机会再来,位于拉巴特老城的古物博物馆,考古博物馆、摩洛哥艺术博物馆是一定不能错过的。

 
 
免责声明
• 
本文为会员免费发布,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处理。